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杭州政府部门真诚发问 杭州还能为你做什么?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28 09:39:46
  《江南网》江南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六小龙”强势崛起带动科创浪潮 

还有六百小龙六千小龙正在孵化和成长

制图 刘婧楠 

“杭州六小龙”强势崛起,成为杭州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劲旅,“神秘的东方力量”引起海内外共同关注,关于“杭州科技创新”的话题持续升温。

“为什么是杭州?”托举“六小龙”的背后是杭州丰沃的创新土壤,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有口皆碑的营商环境、金融对科创的赋能、活跃的创业创新氛围、产业生态雨林、人才生态沃土、基础科学研究,这六个方面我们称为“六小凤”。

杭州除了“六小龙”,还有六百小龙、六千小龙,怎样把“六小凤”托举的羽翼打造得更为丰满扎实,怎么给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周全的服务?

最好的政策生于倾听,最强的生态生于共筑。

昨天下午,市政协办公厅、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联合推出第十期橙柿·阳台协商会,杭州市科技局、市人才办,以及西湖区、上城区、拱墅区、余杭区、滨江区各区科技局年轻的副局长团队作为政府侧的代表,和科创企业代表们面对面协商,倾听企业心声,真诚发问:“杭州还能为你做什么?”

关于人才和融资成为企业侧的需求焦点

需要适配全球发展的尖端人才

西湖机器人技术副总魏震宇:我们西湖机器人是以核心为技术,采用了“企业家+两个教授”的创始人模式,即“1+2模式”,我们的产品在推动智能在物流、物业、养老、导盲等领域做贡献。

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很饥渴的,虽然西湖大学能够输送一定的人才,但目前在全球或者国内科技产业的发展态势下,要想在这个赛道脱颖而出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需要人才。

希望加强竞赛选拔的人才储备

里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王侃:能否借鉴深圳经验,设置开放型竞赛,我们也需要综合性人才。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深圳做得很好,对于设计工作室非常友好。他们有更加开放的公共资源竞赛,包括各类开放型竞赛,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态,希望杭州也有这方面的推进。我们的人才储备是缺乏的,尤其是在更高精尖的关于可持续建筑和高品质的人居生态生活空间方面,需要综合性的人才。

需要更多跨专业的综合人才

囡舞鹅咪妥福科技有限公司主理人李潇俊:我们公司专注女性健康,按摩理疗以及虚拟陪伴开发领域,用人体工学设计和东方美学元素来提供使用价值,提升女性生活品质。我们很多来自美院的学生,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希望提供科技品牌或者美院的一些工作室进行合作,比如浙大和美院工作室合作,同时也需要兼具医疗器械的研发经验和消费品设计思维的跨界人才。

希望人才政策能到前端

给企业更多主动权

程天科技公共事务负责人徐丽仙:程天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公司,不仅做医疗外骨骼,还注重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偏医疗康复,包括养老侧,核心产品还是外骨骼机器人。

人才引进方面,对我们偏工科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来说,我们在市场上没有很大优势,确实招不到高端人才,我们主要依附于校友圈,通过校友的圈子去引进,谈情怀。

目前杭州人才政策都是在后端,比如人才引进之后,我有什么政策给到你,海外人才引进后可以给你什么配套。我有两个建议,一是针对科技型企业,希望建立高价值成长型企业库,可以做一些摸排,将企业纳入库里。二是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比如我们企业可以自主开放指标,可以给库内的企业一定的名额,让企业去做人才评定,这样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就有筹码,有助于人才引进。作为市级层面,是不是可以推行企业积分制,分配市级人才指标,比如这家企业拿到了省级奖项、专利等,积累起来,以积分换人才,这可能也是一种方式。另外,建立人才推进机制,我们市级人才,比如C类、B类人才,可以有资格去推荐区级E类或者F类人才来加大人才引进。

大学的成果转化率还不够

应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常务副总陶杨:我们科技园的职责主要是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科技企业的孵化,全中国目前成果转化,在大学只有3%,远远达不到创新创业的需求。

我们的人才筛选主要来自大学三大赛,之后再进行综合评估。项目前期的时候,老师学生没有启动资金,我们最多是推荐一些社会资源,没有形成支持体制。

希望能有平台让人才放下戒备心

杭州思立普科技有限公司CEO常昭伟:我们是2017年成立的公司,我们主要做睡眠障碍相关的器械市场,我们更多做的是海外市场,在中国没有形成很大的市场。

我自己在招聘人才方面有一个体会,很多高校里面的师生口袋里装着研究成果,但缺乏产业经验,有点害怕和企业接触,担心和企业深度接触后会不会被盗取研究成果,或者用完以后被踢掉,这种想法担忧比较多,我们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有一个平台,能让高校人才放下戒备心,校企联合更好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就好了。

希望加快形成产业链集群协同和闭环

杭州罗莱迪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泉:我们是拱墅区土生土长的企业,我觉得对于杭州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肯定不仅仅是六小龙,如何让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协同和形成闭环,这方面来说可能更能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像杭州的安防赛道,三家企业全部起飞了。我们是做照明的头部企业,希望杭州能形成照明高端产业链的集群闭环,非常希望领导们在我们这个赛道多给与一些关注。

希望能够帮助拓宽本地应用需求市场

浙江有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浅浅:我们公司致力于让每个机器有一个通用大脑,可以安装在各种机器人上面,我们得到了政府的不少支持,比如企业创新券等。现在企业的产品更多销往其他区域,在杭州本地的订单不是特别多,希望能够拓宽本地应用需求市场,帮我们做大做强。

希望帮助企业解决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杭州市政协委员、青联委员,隐士音响(杭州)有限公司CEO、总设计师戴中天:现在的问题是银行贷款很难,有时在银行前后申请很多次,但是据我所知,银行本身掌握的资金非常多,也希望能贷出去,政府部门能不能在这方面给企业一些帮助。

希望得到产业基金的支持

程天科技公共事务负责人徐丽仙: 我们现在属于快速成长期,非常希望能够对接政府层面的产业基金扶持。目前区里的余杭国投投了我们企业,希望力度可以更大一些,市里能够做一些加持。我们对杭州很有感情,希望在产业基金这块能够得到更多支持。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