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宋代王洋在腊八节那天早上喝了腊八粥,高兴地写下了《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
常言道“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我国古代,农历十二月要合祭众神,叫做“腊”。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腊八节这一天,民间要喝腊八粥,这种古老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在这严寒的冬日里,喝上一碗各色果子熬成的细粥,香滑暖胃,真如郑板桥所说的“暖老温贫”。
那么,民间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喝腊八粥呢?答案是宋朝。
宋朝政权确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统治大兴佛教,短短十几年时间,兴建重修废毁的寺庙,僧尼多达几十万之众,并恢复了国家级别的译经活动。宋代各种法会繁荣,其中,腊月八日“成道日”最为隆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因此这一天被称为“成道日”。盛大法会结束后,僧人们的餐食就是腊八粥,同时也会分享给参与法会的香客。
最早记载腊八喝粥习俗的是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节本为佛教节日,在宋代逐渐演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作家冰心在《腊八粥》里说:“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相传,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介绍,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做成腊八粥。而药店则将“虎头丹、八神、屠苏”等中药材装入小布囊做成“腊药”,赠送给大家,用于腊月的保健。寻常人家也会做“腊八粥”,邻里之间还会互赠礼品。
如今,每年腊八这一天,杭州灵隐寺、净慈寺、径山寺等古寺,都要用大铁锅熬制腊八粥,布施给僧人、香客和市民,还会送到街道社区、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地。胡庆余堂、张同泰、方回春堂等老字号中药店,也会将腊八粥免费送给市民和游客享用。
“一碗腊八粥,温暖一座城”。“腊八送粥”已经成为了杭城的一个文化风向标,凝聚着感恩和温暖,腊八节也成了杭州人的“感恩节”。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