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错综复杂的产业格局下,产业链的核心掌控力备受关注。经济学家黄奇帆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谁掌管生产性服务业,谁就是产业链的“祖宗”。这个观点深刻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在迎来全新的增长契机,而杭州正在抓住这个机遇。1月6日,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成立,其目标清晰明确,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相连,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另一个角度,先进制造业要提高附加值,必须向研发、设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延伸。那么,目前杭州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如何?未来又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呢?
杭州“两业”融合效应加速释放借助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杭叉集团构建了智能化、绿色化的柔性制造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智能物流系统和后市场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服务附加值。通过布局“未来工厂”,杭叉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这家底蕴深厚的老牌工业企业,是杭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也生动展现了两业融合的巨大潜力。“十四五”规划以来,杭州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全力打响“杭州服务”品牌。目前,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龙头企业支撑有力,形成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域,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为两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杭州积极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态融合的新路径,以试点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深入推动两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产业体系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市累计入选2个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22个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拥有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先天条件,优势也很明显。杭州以“数字+”为主线,大力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众多成功案例入选全国示范。例如,杭州高新区推广的协同“数字+智造”模式,网易严选的“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均成为全国两业融合的典型案例。此外,阿里、新华三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积极做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深化制造业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场景创新与应用推广。杭州充分发挥平台经济推动两业融合,杭州特色小镇、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资源丰富,拥有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梦栖小镇、运河工业设计小镇、艺尚小镇等工业设计平台及近万家企业,为两业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杭州已探索形成若干两业融合典型模式,积极探索产业相融相长路径,推动业务关联、链条延伸,发展出“数字+服务+制造”、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等多种模式。
600家企业协同合作催生“化学反应”“当前,全球产业都进入了融合发展阶段,制造业要提高附加值得向研发、设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服务业要拓展产业链也得向制造业延伸,这就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杭州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师钧表示。下一步,杭州将聚焦数字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商务服务等五大领域21个细分赛道,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将在13个区县市工作站的基础上,同步成立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研究院,设立专委会、专家团,拟推出八个系列的工作举措,比如,将开展项目申报、资金申请、评优评先方面系列培训,开展服务业百强企业评选,举办走入平台、企业家访谈、董事长会客厅等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动,努力为杭州乃至全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合作交流平台,旨在切实提升各会员单位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以系列培训活动来说,目前已谋划了20多讲,每期半天2至3讲,规模设定在150至200人。比如杭州市产业扶持资金有哪些、分布在什么部门、怎么申请,专精特新企业标准和申报流程,超长期国债申报注意事项等等。”朱师钧进一步解释。目前,促进会已发展会员单位603家,603家会员单位及其下属在杭企业2023年营收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82%,占全市服务业的77%。杭氧、杭汽轮的控股股东杭州资本,也是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的常务副会长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刚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通过促进会这一平台,企业之间能够开展更多交流合作,协同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政策支持方面,此前杭州已经出台27条举措,提出打造全球新兴产业科创、全球数字贸易、国际金融科技、全球现代物流发展和全国高端商务服务“五大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破万亿,加快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