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本周,浙江省政府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合作。
这是浙江省与阿里的第四次战略合作。一路携手,并肩开拓,共同成长,有人说,这是“开放包容”与“敢想敢干”之间最好的相互成就。
这几天,杭州文一西路的樱花盛景刷屏。相比樱花,杭州的城市性格更像桂花。桂花花朵低调,但香气沁人心脾。当外界热议“为什么六小龙长在杭州”,桂花作为杭州的市花,给出了一种答案。
桂花的可爱,是越凑近闻,香气越若有似无,而花开时节却满城飘香,成了无处不在“气味底色”。
从埋下第一粒科技种子、努力破土萌芽,到向千行百业开源开放的顶尖AI科技企业,阿里巴巴二十多年积淀的产业、技术、人才,反哺着脚下这片科创沃土,每每成为浙江升级发展关键阶段的关键角色。眼下,正是花开的好时节。
郊外的AI开荒者
2015年9月,杭州成功申办亚运会,就在前一年的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电商之都”的称号也跟杭州进一步绑定在一起。
人们可能想不到,更早之前,几位从美国飞抵杭州的低调年轻人,已经在文一西路油菜花田旁的会议室里,展开了一场对科技发展的激烈讨论。
他们是最早一批从学界转向企业界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三十多位AI行业的前沿技术专家,从世界各地来到杭州,组建起了阿里巴巴成立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彼时,没人知道AI能有多少用处。这些顶尖科学家,从硅谷、海外高校搬到了文一西路,在这片可赏油菜花的“荒郊野外”,这一群开荒人有同一个想法,要让虚无缥缈的AI真正落地。
iDST,可能是杭州这座城市里最早开始为未来出谋划策的团队之一。当时,很多人不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但AI的技术,杭州人早在不知不觉中用上了。
比如,免唤醒地铁语音购票机、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城市大脑、聊天机器人阿里小蜜、淘宝拍照搜索神器“拍立淘”,这些项目的很多技术都来自iDST。
差不多同一时期,位于杭州转塘的一片产业园,拥有了新名字——云栖小镇。它藏在杭州的西南边,古色古香的江南院落旁建起了玻璃闪闪的高楼。
年复一年,这儿举办云栖大会,科技大佬们聚在一起畅谈风云,年轻工程师办起技术沙龙。
“去云栖小镇走一圈”,会议室里、展厅内、马路边,背着电脑包、穿衬衫的人,或许碰到的就是为你最常使用的App写代码的人,或是减少你出行拥堵的人。
早在2008年,阿里巴巴就在内部悄然启动了对阿里云的立项研发。每年投入数十亿研发阿里云,旁人觉得“太疯狂”。
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项在国内都没有什么先例可循的技术。自主研发芯片,落地智算中心,算力不仅服务阿里系、更向外部开放……这些大胆的做法,日后不仅成了整个阿里业务的技术底座,还为“未来”打下地基。
2022年底,正当大家有感于海外的AI大模型多么厉害时,阿里其实早在22年9月便发布了自研大模型,核心模型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开放。
一年多来,阿里云相继开源了Qwen、Qwen1.5、Qwen2、Qwen2.5等4代模型,囊括了大语言、多模态、数学和代码等全模态。这位年轻的“开源优等生”,向全球开发者发出邀请:在这个“模型森林”里,人人都能种AI。
从“模型森林”到构建的“未来产业森林”,阿里正在夯实这片科创“黑土地”。去年,位于余杭区的阿里巴巴南湖未来科学园正式开园,这里集合了106家先进科创企业、实验室,研究探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主动拥抱未来技术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平台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须要依托于最先进的一些计算机和信息的技术。”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告诉潮新闻记者,阿里巴巴不仅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它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上也有突破的,从商业模式的创新很自然地向着技术创新转变。
从“电商之都”到“科创绿洲”,一场关乎技术发展的变革也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电商规模的极大发展,不仅带来交易群体的大幅增长,还有对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升级的强烈需求。
“为什么以DeepSeek为代表的六小龙是在杭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经济大胆突破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传统的默认边界,积极主动地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史晋川这样说。
积淀科创的沃土
阿里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浙江。浙江历来有先行先试的传统,对新生事物足够宽容,对民间经济发展足够包容。
史晋川强调,这二十余年,阿里巴巴在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以及创业创新资源的集聚方面,为杭州市作出了很大贡献,形成了正反馈的加强效应。
浙江提供了宽松的土壤,活跃的创新生态,而阿里的回馈,是一次次大胆前沿的技术革新。
在浙江,科技的先进性和阿里巴巴所相信的真善美紧密融合,也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角落。
在丽水和宁波,阿里巴巴首个通过AI实现多癌早筛项目在当地的医院落地。基于平扫CT的AI多癌筛查,让病友看到曙光。一张普通胸部CT在医疗AI的加持下,可以发现肉眼很难分辨的病灶,较为准确地识别出早期胰腺癌,挽救更多的家庭。
浙江中小企业多,外贸发达,来自阿里的前沿技术还帮助了中小外贸老板,用AI成功“谈”下了超大订单。
2025年开年,义乌老板徐镜钱靠AI在中东这个人生地不熟的新市场,拿下了超1亿元人民币的大单。
当时,一位沙特买家在凌晨发来询问,想买空气压缩机。徐镜钱在阿里国际站上开着AI自动接待功能,AI秒回客户,对各种专业知识,AI应答如流,成功“征服”这位客户。
同样在“世界超市”的义乌,老外也用上了趁手的AI工具。阿富汗客商SALMAN RAHA做了十年服装外贸,用上了最新版的夸克AI助手。
他常问夸克,2025年流行什么款式的衣服?AI会告诉他,流行什么款式、材质,根据它的建议,他再选货出口,有的订单一次性卖了上万件,有的睡衣和打底裤,还成了爆款。
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不只在城市,还出现在浙江的村落海岛。
在浙江的山村,有村民惊讶地发现,无人快递车默默开在乡村小道上。菜鸟无人车菜鸟的快递车,不仅开进了城里,开进了校园、小区,还进驻了在县域快递共配中心。
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梁玉来到浙南山村景宁,为山里货寻找销路,一趟趟源头直采“景宁高山鲜—盒马鲜生农产品直通车”发车了。景宁的高山萝卜、西红柿、黄瓜、盘菜,跨越上百公里,成了大城市里生鲜货架上的热卖款。
在浙江嵊泗花鸟岛的海滩广场上,阿里乡村特派员王涛和阿里影业一起推动海岛露天影院的建设;在杭州淳安枫树岭小学,孩子们用上了由阿里云技术团队研制的无影电脑,一节节公益电脑课,给农村娃带去科技的魅力;阿里巴巴公益支持的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公益项目深入浙江山区,帮助一个个患有重大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渡过难关。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