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质生产力青年 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春天
“我觉得这一年多来心态没有太大变化,毕竟早过了被冠以‘天才少年’的阶段。去年我离开阿里投身创业,就已有清晰认知:该学的东西都学到了,包括各种心态的养成。”
热火朝天的生成式AI创业风口,站满了国内互联网大厂的前高管们,“道哥”吴翰清也是备受瞩目的一个。他的上一个身份是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曾让马云安枕无忧的男人,传说在江湖各处流传。
一个月前,初创公司KMind在杭州成立一周年之时,吴翰清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匿名AI搜索“快找找kFind”;一个月后,“快找找”进行了一次重要升级,加入了图片和视频形态。
他要做一款好用、有趣的AI搜索,然后打造一个理想王国:让人人都有一台AI个人计算机,打破大平台对数据的垄断,最终实现自由、开放、共享、平等的AI互联网。
是搜索引擎 也是内容平台
8月初刚进行过一轮升级的快找找,和市面上大多数AI搜索一样,界面简洁,中间一个输入框,可直接进行搜索。不同的是,它无须注册登录,在微信小程序里打开即用。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吴翰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ChatGPT以一己之力带火的AI聊天机器人,大模型还能有哪些应用?
海外的两家AI搜索创业公司,让他看到了这一波大模型热潮的不同可能性。
传统搜索引擎,遵循一种线性列表逻辑,信息以原始形态直接呈现。用户在翻阅搜索结果时往往会发现,随着页码的增加,内容的相关性和价值逐渐降低。在AI的介入下,用户得到的答案已重新经过组织和优化,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可读性。
“这些重组后呈现的内容,值得被保存、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吴翰清坦言,团队在设计之初,考虑的就是如何吸引用户在应用上停留更久。而传统搜索引擎,鼓励用户快速完成搜索后离开。
“左滑”和“补一刀”这两个有趣的小功能,由此而来。
每个人在快找找上提过的问题,都会流入“公海”(也可选择删除)。当你左滑时,能看别人搜过的问题和答案,类似于今日头条、抖音上滑刷内容的体验。补一刀则是可以在自己或别人的问题下面,继续追问新的问题。
最近,它还引入了图片和短视频形态,即将上线AI对视频的解读功能。“我们可能在无意间做了一个短视频时代的‘今日头条’。”
从天才少年到“互联网活化石”
“我希望做一个真正安全的、保护用户隐私的产品。因此,快找找很克制地做成了匿名智能搜索。”吴翰清在小有名气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道哥的黑板报”里写道,“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我自己的奥本海默时刻,我想寻找互联网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想要寻找另一种可能性,也贯穿着他人生的主线,在不同时期留下深刻的印记。
1986年,吴翰清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在湖南大学校园里长大。
2000年,15岁的他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在多年后的职业生涯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除了写代码,还能从经济学视角看问题。
那几年,吴翰清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投入在计算机上。他活跃在网络安全领域,组建信息安全组织“幻影论坛”,集结了一批白帽黑客。他还取了一个很酷的ID“刺”,希望自己内心至刚、性格锋利。
2005年,吴翰清开启在阿里的16年职业生涯:和团队设计淘宝、支付宝等早期的应用安全体系,23岁成长为当时阿里最年轻的高级技术专家;2009年,被王坚博士相中,成为阿里云初创团队成员,参与“飞天”系统的安全设计……
30岁那年,他作为阿里云“云盾”负责人,抵挡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DDoS攻击,一战成名,当时他还以一个团队的力量,每天帮助全国37%的网站抵御16亿次攻击。
其间,吴翰清也曾为了寻找另一种可能而从阿里出走,加入安全宝的创业团队。这是国内第一家完全基于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防护服务的公司。两年后,分别卖给了百度和阿里。
“基本上,我完整地经历了整个互联网的生命周期。所以,我常跟别人开玩笑说,我是‘互联网的活化石’。”吴翰清淡淡地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