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涵彬眼里,每台空调每部电梯都是降碳潜力股
“一切正常,没有用能异常情况。”9月10日早上7时,来涵彬一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就马不停蹄地打开电脑查看各个场馆的能耗情况。自2021年被杭州亚组委聘为一名零碳工程师之后,这种检查,已经成为他的日常。
“零碳工程师”,是杭州亚运会首创的职业,其主要工作是根据杭州各个亚运场馆的用能特点,提供降低能耗指数的建议,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虽然自2010年加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之后,来涵彬一直坚守在电力和能源领域,对节能降碳有一定的了解,但要服务如此重要的国际赛事,他还是感到“压力山大”。
没有前人给自己经验建议,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思忖间,来涵彬开始大量查阅资料,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降碳技术和经验,“大家都觉得办一场赛事,一定会消耗大量能源。但我相信降碳空间是可以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挤’出来的。”
来涵彬的办法也确实是“挤”。上岗之后,来涵彬终日辗转在各个亚运场馆,苦思降碳方案。每一盏灯、每一台空调、每一部电梯,在他眼里都是降碳“潜力股”。“节能就在细微处,哪怕是小小一盏灯,都可以‘挤’出减排空间。”他说。
但一味地“挤”也不可取。杭州亚运会要面对国内外运动员和大量观众,在定制各种减碳方案时,还得兼顾场馆的正常运行。比如空调,既要考虑人体的舒适度,也要考虑空调的能耗指数。
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怎么找?来涵彬与同事商讨出了一套解决方案,还用上了“智慧小帮手”。
来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4楼和5楼,就会在许多小角落发现各类传感器。原来,来涵彬与同事将这两层分割成了70多个区域,在每一个区域分别装上一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温度、湿度、光照、人流密度等数据,感知场馆内的真实情况。
这些数据会被实时回传到智慧运维平台,平台会利用数据算出兼顾能耗与舒适度的最优方案,动态管理每一个区域的能耗,实现精准降碳。比如,当系统感知到场馆里的人多了,温度高了,空调运行温度就会变低;光照够了,灯就会少开几盏等。
在这个过程中,传感器的安装让来涵彬尤为头疼。7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情况又不一样,传感器的位置分别放在哪里,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采集人流的传感器,既要放在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地方,又不能采集到人脸等敏感信息,还要保证传感器的位置能接收到信号,实现数据的实时回传。”他说。
那段时间,来涵彬每天都对着场馆的结构图仔细钻研,经常在场馆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看着场馆能耗数据不断走低,来涵彬认为“很值”。
如今,随着亚运场馆各类降碳诊断设备的运维走上正轨,来涵彬降碳技术的“用武之地”倒是越来越少了。但每天,他还是会登录“双碳大脑”平台,调出场馆结构图,检查是否有用能异常的情况。“开幕之日越来越近了,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来涵彬说。
对来涵彬来说,杭州亚运会只是一个开始。他希望,通过这次经历,为未来的赛事和大型活动积累更多的节能降碳经验,“绿色,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个行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