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家苏轼的“雪堂砚”在杭州临平江南水乡博物馆收藏了20年,是馆中一宝。
杭州人为纪念苏轼,把他组织疏浚西湖筑就的堤命名为苏堤,把他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叫东坡肉。所谓“武夫宝剑,文人宝砚”,苏轼的“雪堂砚”也很幸运地留在了杭州。
苏轼一生酷爱砚台,用他的话就是:“我生无田食破砚。”雪堂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东坡上建的书房,兼作待客的地方,建造落成那天,大雪纷飞,苏轼还在四壁上画满了雪景,故起名“雪堂”。
北宋元祐六年(1091),苏东坡任吏部尚书,同年八月任颖州太守,十月十四日起告病。这方砚台是十月二十日,他在回四川途中遇到一位打鱼人卖砚,以五百缗买下,刻有“迈”字。“迈”指苏轼长子苏迈。苏迈,字伯达,是苏轼发妻王弗于嘉祐四年(1059)在眉山所生,他7岁丧母。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迈被朝廷任命为饶州德兴县(今江西德兴市)县尉。这是苏迈第一次赴任,苏轼亲自为儿子送行,送至江西湖口才分别。苏轼赠了一方雪堂砚台,题写《迈砚铭》告诫儿子:“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学习圣贤之道的时候,要求知若渴。谋官取仕的时候,要时时警醒自己。治理财政的时候,要多想着让利于民。断案,书写判狱文书,要心怀仁慈宽容。”
苏迈任德兴县尉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德兴县刑事、治安案件常发,苏迈上任后不敢懈怠,白加黑地开展工作。有一次,张大爷报案,家中的15只鸡被窃,苏迈亲自勘查现场。苏迈看着撬开的鸡窝,正苦苦思索时,张大爷说,老婆怕鸡飞跑,剪掉鸡翅膀上的羽毛。这让他眼前一亮。苏迈派出捕快,在进出县城的三个路口设卡,他本人也去卡点。开始捕快不理解,苏迈说,窃贼迟早要销赃。果然,设卡第16天,抓捕了窃贼,窃贼不认罪,苏迈指着鸡翅膀上剪掉的羽毛,窃贼在证据面前低下头。
苏迈在德兴县上任,最烦的是商人前来拜访,商人送礼五花八门,有的送布、有的送肉、有的送酒、有的送水果,苏迈一概婉拒,表示心意已领,他们的安全会竭尽全力保护。
苏迈传承了苏家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家风家教。“乌台诗案”期间,苏迈一直跟随父亲,给了苏轼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莫大的安慰。苏迈在任江西德兴县尉时,为官清正廉洁,有政绩。苏轼在《与陈季常书》中说:“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
苏轼的教子用心,可谓良苦。他深知只要动笔,必先问砚。若是用它来内修,则要锐意进取,永不止步,让自身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心灵越来越丰富,精神越来越强大,与古圣先贤越来越接近。若是用它处理公务,就要鞠躬尽瘁,清正爱民,建功勋于社稷,遗福泽于百姓,这既是勉励,也是希望。
苏籀《双溪集》(雪堂砚赋 并序)
馆员介绍,捐献雪堂砚的人是王玉,他曾经是浙江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和浙江钱币委员会主任。王玉家在临平,父亲在塘栖劳动农场工作,他经常去塘栖。塘栖水上交通发达,大运河穿镇而过,有一批江北船以扒螺蛳为业。男人坐在船头,用扒网将水底之物扒满,提出来淘洗几下出水,倒入身后的长方形木盘内。女人挑选螺蛳、杯盆碗勺器物,以及铜钱、子弹、印章等。石头等无用之物倒回河中。江北船人将螺蛳送到菜场销售,而其他能换钱的东西,他们会在塘栖廊檐街上摆个地摊售卖。王玉爱好收藏,经常去地摊上淘宝。1968年的一个星期天,王玉与表弟卫平在塘栖玩,在保和店前扒螺蛳的地摊上发现了雪堂砚,王玉花了半个月工资——8元,买下了雪堂砚和两枚印章。1974~1975年,王玉将雪堂砚捐给县里管文物的领导沈德祥,后来博物馆成立时县里将文物移交到馆里。
全国文物普查那年,县文管会吴彬森先生向上面汇报,北京故宫博物馆派专家来杭检查工作,辨识此砚,认为是宋朝旧物,当属国家一级文物。
联谊报 2024年3月19日 03版
▼延伸阅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