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水乡,因水而生,因水而美。
任意进入丁山湖、进入北大漾、进入西太漾、进入大运河环绕的水乡腹地,到处都是水,河、湖、港、汊、池、湾、浜、漾,其间密布洲、渚、岛、墩、田、地、岗、滩,处处点缀着各种标志性的地域树种,水杉树、池杉树、苦楝树、乌桕树、枫杨树,沿途间杂着各种大小果园、菜园、桑园、花园,与安居其间的农家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的丰富的物产,更是滋养着水乡的心灵,令家乡人民自豪。
小满节气的塘栖枇杷、芒种节气的超山青梅、大暑节气的小林黄姜、寒露节气的三家村莲藕、霜降节气的临平甘蔗、小寒节气的沾驾桥荸荠……
乡野、乡人、乡食,时令、时鲜、时奉。
四乡八野天地育英,在大地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塘栖丁山河
水乡的模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物产的模样,富有临平特色的物产的模样。
乡人无不如数家珍,且敢于炫耀,勇于争先,隔壁邻居也要比个高下,跟划龙舟比赛似的。
若放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更广阔的大舞台上去考量,申请更多和“中国枇杷之乡”一类的荣誉,推出更多国家级名优特产,赋予更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临平人毫不心怯,拿到国际大舞台上去比划比划也毫不示弱。
人们说,临平水乡,因水而乡,因物而香。
那天坐画舫巡游丁山湖,我发现一个细节。船主泡茶,不泡龙井,也不泡径山,而是外人一时看不懂的枇杷花茶。北方来的某馆员听说其好处,觉得稀罕,还专门向村民讨要了枇杷花茶带回去。
一般人只知道塘栖枇杷好吃,“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却不知枇杷树一身是宝,一生传奇。
↑塘栖枇杷花
一般的果树,到了冬天,不管落叶与否,都进入了休眠期,枇杷树开花结果的周期却要持续一年,秋孕蕾、冬著花、春结果、夏成熟,枇杷树是独一无二集四季之精气的果树。
寒冷的冬季,花骨朵渐渐奶胀。当积雪从枇杷树冠消融时,外表金色的花苞在氤氲的雪气中,以春天般的风姿傲然绽放银白色的花朵,吐露沁人的芳香。
枇杷花过于密集,需要删减,删减下来的刚露出奶白色花瓣的花蕾,就是典型的“金苞银花”。从前农家孩子罹患咳嗽顽疾,总是先想到了枇杷花。
而这时它的叶子,在寒风中绿得很有层次,有鹅黄绿的叶芽,有嫩绿的新叶,有墨绿的老叶,好一个“冬天里的春天”景象,看着叫人精神倍增。
而这枇杷叶和枇杷花有同样的功效。找不到枇杷花时,摘几片鲜叶子,将表面一层白乎乎的粉刺毛刷掉,放点冰糖煮一煮,或者与梨子同炖,也是一副良药。
这一摘一煮,或一炖,传承了数百年上千年。
我说,这位馆员带去的不只是“金苞银花”,而是临平水乡文化养育的精灵。
水乡文化的核心在于水,核心的核心在于治水。
中国历史上,治水等于治国。
与江南水乡其他地域比,临平也许并不出众。但临平地域数千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从中国县区一级作横向比较,堪称一等一的存在。
↑运河街道杭南村
尤其自京杭大运河二通道建成通航后,临平境域北部西部和东部三面被大运河环绕,南部卧着钱塘江古海塘,中偏北的良渚时期玉架山文化基本面也是水利工程,而东西向贯通中部的上塘河是中国水利史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探水利工程建设,揭水乡文化根脉。一部深厚的水乡文化养成记,就这样在古老而新生的临平大地上生生不息。
而物产的模样,便是临平水乡文化靓丽姿颜之一。
▼延伸阅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