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夕照 人间天堂

2024-09-26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博物馆之夜

相关阅读:

100年前的昨天雷峰塔倒了 雷峰塔重生记

1924年9月25日,一百年前的这一天,雷峰塔轰然倒塌。

千年胜迹雷峰塔,是西湖山水的“门户”,是杭州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为数不多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内涵和超乎寻常游赏魅力的中国名塔。

唐末五代,吴越国极为尊崇佛教,公元977年,末代君主钱弘俶为奉安佛螺髻发舍利,并纪念其妃子受封,以“敬天修德”名义,在南屏山净慈寺北侧建成“皇妃塔”,又名“黄妃塔”、“西关砖塔”。此山当时有雷姓人家居住,故名“雷峰”,此塔也渐被称作“雷峰塔”。

吴越国建塔的根本目的可能在于尊崇弘扬佛教以巩固统治,虽然仅一年后钱弘俶即上表纳土归宋,但雷峰塔旁,钱氏却为国家和百姓留下了一片影响深远的和平安宁。

北宋初,林和靖作《雷峰》诗云: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林见,秋涛隔岸闻。

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薰。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

自此雷峰又名“夕照山”,每当夕阳衔山,霞光落照,古塔林峦,金碧璀璨,“雷峰夕照”遂景名流传。

南宋时,战乱损毁后的雷峰塔重修,辉煌复现,雷峰塔与当时的保俶塔、南北高峰塔形成了湖上四塔远近高低错落的盛况;“雷峰夕照”(“雷峰落照”)也入诗入画,名列西湖十景。

元明诗人纷纷赞曰:

烟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屠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元·尹廷高

瞑色霏微入远林,乱山围绕半湖阴。

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夕阳一抹金。  

---明·王瀛

嘉靖三十四年(1555),雷峰塔遭倭寇纵火,仅存砖砌塔身,通体赤红,有如醉翁酡颜,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俶塔大异其趣,更加形成对景,明代杭州名士闻启祥说,“湖上两浮屠,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

明清以来,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及与《白蛇传》传说产生的逐渐密切的联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

张岱戏谈道:

“惨淡一雷峰,如何擅夕照。

遍体是烟霞,掀髯复长啸。”

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对这样的雷峰夕照依然赞不绝口: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坠,虽赤城栖霞不是过也。

而《白蛇传》的完整文本,最早出现于万历年间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题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它可能源自宋代《西湖三塔记》,一千年来,将自由爱情、勇敢反抗的精神流传至今。

清末民初,古老中华面临着深重的社会危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积贫积弱,犹如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一样岌岌可危。市井乡间,盛传起雷峰塔砖能“辟邪”、“宜男”、“利蚕”之类荒诞不经的流言蜚语,芸芸众生中对现实和未来失去信心与希望的人们,纷纷想方设法挖取塔砖,奉为至宝。

↑图自“一城一目”

在连年洪涝灾害和军阀混战中,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许,雷峰塔终于倒塌了。雷峰塔倒轰动了全社会,派兵劫取塔藏文物者有之,高价收买塔砖、藏经者有之,捏造流言蜚语企图乱中取利者有之,伪造塔藏古董牟取暴利者有之,痛惜古物流失、斯文扫地者也有之。那是一个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文化沦落到崩溃边缘的年代,在那样的年代,雷峰塔倒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在偶然中包含着无法回避的必然。老态龙钟的雷峰塔的结局,折射出旧中国社会危机笼罩下的世态人心。“老衲”的遭遇,象征着封建腐朽统治无法摆脱的宿命。

鲁迅先生在塔倒后发表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将其痛斥为封建专制和吃人礼教的象征。吴昌硕先生在《题雷峰塔华严经残石真形》诗中说:“黄妃千年一朝仆,雷峰之名等烟雾。华严佛说难劫逃,片石流传禅一悟。”

↑雷峰新塔 蔷薇夕阳血 摄

雷峰塔倒后,“雷峰夕照”胜景从此名存实亡,十景残缺,南山寂寥,夕阳落寞。当代如陈从周、丁云川、洪尚之、施奠东等一代代前辈为雷峰塔重建而奔走努力,终于在2002年金秋,雷峰新塔矗立起来了!

↑  蔷薇夕阳血 摄

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既保留了旧塔被烧毁前的南宋楼阁式结构和高度,又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为朱炳仁老师参与的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的文物保护和塔身重建,倾注了几十年来从朝到野无数人的心血,说不尽其中多少艰辛,道不完遗址地宫发掘中无数珍品文物海内外轰动的故事。千年等一回,南宋十景“雷峰夕照”在当代西湖和杭州又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一千多年来,雷峰塔历尽了人世沧桑。当我们再次观赏“雷峰夕照”,作为大名鼎鼎的西湖十景,它会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呢?

↑  蔷薇夕阳血 摄

雷峰夕照,首先是一个充满禅意的佛教景观。雷峰塔初建时,即处于吴越国西湖南山净慈寺丛林当中。相近的景源位置和同样的黄昏时刻,“雷峰夕照”与“南屏晚钟”无疑构成了一对意境的组合。当人们傍晚时分在塔寺附近观看日落塔影、听闻寺庙晚钟,身处这一片黄昏暮景当中,自会让人感到余味悠长,意韵无穷。

↑  蔷薇夕阳血 摄

斜阳落照,塔影横空,波涌金轮,红染孤峰,这是雷峰夕照的典型画面。南宋时的“雷峰夕照”和“断桥残雪”一样,都在一个特定时刻体现出了宋代美学极简主义的美感。南屏山佛寺建筑鳞次栉比,只有当每个晴朗傍晚夕阳渐落之时,这些繁华景象才会一齐隐入一片阴影当中,只剩下夕阳、群山、佛塔和湖面组成的光与剪影,这大概也是“禅”的一种内涵了。

↑  蔷薇夕阳血 摄

那么“雷峰夕照”传递着怎样的情绪呢?虽然“晚钟”会给人一种安全感,给人以夜的冥思和启迪,但“夕照”二字,难免会带来一丝淡淡的忧伤,在西湖十景中占据着苍凉沉郁的审美特征。——“照”这个字,十分隽永,仿佛能够参透,却始终无法到达明亮的彼岸;夕阳薄暮,更是充斥着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和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尤其夕照中的雷峰塔影,仿佛让人看到了吴越国的沧桑命运。这样一种微妙的情绪,与南宋题名西湖十景时已处于宋蒙战争后期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好在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所传递的情绪是相互拮抗和慰藉的,即使日薄西山,还有声声晚钟入夜,心中没有烦恼,只会在慧日峰和九曜山下向往第二天新的曙光。最终在同一幅画面里,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实现了和谐的相融。这并非是封建统治者借助佛教对自身的麻痹,反而是我们民族在南宋文化巅峰期时即使处于忧患仍会保持着的大气、智慧和乐观。

↑  蔷薇夕阳血 摄

进一步观察雷峰夕照,我们发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一年四季,夕阳与雷峰塔的相对位置以年为单位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年复一年,亘古不变。“树下”创始人远方老师说得好,“雷峰夕照是天地之间的呼吸。天体运行的亘古永恒,让此景拥有不易察觉的强大生命力,也反衬出人世的混乱、人生的渺小。”因此,雷峰夕照作为南宋西湖十景,它当然也是一幅天地之大美,是一个让人能够感受到“永恒”的景观。

↑  蔷薇夕阳血 摄

吴越国初建佛塔,后纳土归宋,虽国运终结,却在一个更高意义层面上实现了国运的永恒;清末民国雷峰塔倒,当代重建,成住坏空,雷峰夕照中是无常与轮回的永恒;明中叶以来白蛇传说与敕建雷峰塔发生联系,歌颂勇敢正义、向往追求自由的民间文化在封建秩序下成功对主流思想进行反击,雷峰夕照中是历史与人性的永恒

雷峰夕照,这片醉人的金色光芒中,包含着无数说不明道不尽的千年的传奇和因缘。

余秋雨在《杭州宣言》中说:“中国历史历来“两多一少”:一是多妖,以及与此近似的魔、鬼、奸、逆;二是多仙,以及与此近似的神、圣、忠、贤。这两个群落看似界限森严却时时可以转换。少的是人,与妖与仙都不同的人。因此,白娘娘要站在人和非人的边缘上郑重告诉世间的人:人是什么。民间故事的这个构想,惊心动魄。杭州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了这个民间故事的伟大,愿意为它创制一个巨大的实景舞台。这个实景舞台永远不会拆卸,年年月月提醒人们:为什么人间这么值得留恋。

↑  蔷薇夕阳血 摄

是啊,断桥、雷峰塔、整片西湖,这么大的白蛇传说的舞台不正是在宣示,杭州追求人间之美,人间值得留恋,人间就是天堂。那么雷峰夕照景观,借助天地之间饱含深情的这一抹永恒的映射,也正包含着留恋人间的“情”的永恒。不管雷峰塔倒是否放出了白娘娘,夕阳下的雷峰塔影,矗立千年,仿佛早已成为了一座象征自由爱情和人间真情的丰碑。纵然浮生如梦,百年如露,此情也当海枯石烂,无穷无已。正像我们在长桥公园观赏雷峰夕照时,旁边的一块石碑文字所说——情可待

▼相关阅读▼

余秋雨:杭州宣言

南宋天坛,祀于钱塘山水间

郑嘉励: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记

西湖故事:一九二四年,雷峰塔倒掉的前后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