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成立65周年

2024-12-26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用传承的力量书写“最杭州 新上城”教育新篇章

杭州日报讯 一项政策的制定,需要智囊团参谋;一个工程的建设,需要设计师谋划……一项事业想要历久弥新,离不开“智库”的出谋划策。

对上城教育来说,上城区教育学院就是这样的“智库”,它聚焦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引领,组织教师研训,促进信息应用……今年,是它成立的第65个年头。

上城区教育学院的历史,要追溯到1959年3月创办的上城师范学校,后改名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65年间潮起潮落,如今,上城区教育学院已收获全国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研修基地等国家级称号,张天孝、张化万、王燕骅、朱乐平、童承基、李绍才、唐少华、王莺……这些在全省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都从这里出世。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评价道,这个“上城教育的重要智库”,为推动上城教育高品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溯历史,一代代上城教育人创造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推动了什么,似乎都能从这65年中,找到对应的痕迹。

特级教师垂范、资深教师携领、新教师展翅

用传承的力量成就每一位教师

“以‘转化进阶’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五阶研训’范式是上城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小学师干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 刘力

培养教师,一直是上城区教育学院的“老本行”,上城区已累计培养省特级教师80余人,教育人才引育全省领跑。不久前,省教育厅发布2024年度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教师评后公示人员名单,上城区12人名列其中。一茬茬优秀教师,在学院65年不断的传承,以及积累、革新的体系中,自如成长。

“刚踏进小学教学的大门,张老师就成了我的师父,我很幸运。”王莺刚入行时,师从原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省特级教师张化万,“张老师每次听课都会用跑表计算老师说话时间,就是为了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有次王莺上完展示课后,看到了自拜师以来师父最灿烂的笑脸。“张老师对我说,课很成功,今天你说话的时间只花了8分钟。”王莺说,“而我知道,从试教时的18分钟到8分钟,中间饱含着师父的多少心血!”

如今,王莺也成为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张老师的徒弟、省特级教师钟玲也在学院负责教师培养。

纵观上城区教育学院的每项举措,“传承”一直是关键词,老师们在成长中体会到传承的力量,从先辈手中接过“教育家精神”的火炬。

1994年,上城区在全国率先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随后以上城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为导师培训骨干教师,王莺、俞国娣、虞大明等一批名师茁壮成长;2006年,上城区开创性设立名师培养工作站;2008年起,逐步形成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的“五阶段、五梯队、多维度”的“五阶研训”教育人才成长平台,每位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点”;2017年,又推出具有上城特色的“省特级教师工作室”“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等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近几年,上城每年新入职的教师有几百人,针对新教师,上城区教育学院又推出一系列举措,譬如“相约星期二”这项针对新教师的进阶课程,每周二开课。2021年入行的教师吴钊逸直言,“相约星期二”如及时雨,“聆听大咖分享如何敏锐捕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拿捏’课堂节奏等,引领了我的蜕变。”

此外,为了让新老师在教科研领域自如跋涉,上城区教育学院还搭建了“新师慧”平台,有大咖、伙伴支招,还有AI工具动态绘制教师画像,个性化勾勒发展路径。这种评价导航,指引着吴钊逸攻读教育硕士。短短三年,他撰写的2篇论文获评省二等奖,2篇文章在省级期刊发表,主持、执笔了6项省市课题。

目前“新师慧”平台正在全区推广,助力更多有梦想的年轻教师奋力奔跑。

两份关于什么是“好课”的调查报告

孕育“思维课堂”的课改火种

“上城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课堂作为主渠道,启动‘思维课堂’研究,实现课堂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以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顾明远

今年5月,由上城区教育学院发起的2024年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年会在长沙举行。现场,多地老师聊起“思维课堂”这张上城教育的“名片”。

“思维课堂”源于一个看起来“浅显”却大有门道的问题:“什么是堂‘好课’?”学院研究数年,曾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的2000多份课堂观察报告,发现不少老师关注的是教会教材的“正确答案”,学生的思维发展被忽视了。为此,上城区教育学院提出了“思维课堂”的研究命题,通过课堂“转向”,让学生获得超越学科的“活化”的知识。

为了让更多老师尝试“思维课堂”,学院教研员分析了上千堂课,提炼出“思维课堂”特征和教学观察评估表,让老师能在对照中探索反思,同时创建“思维课堂”观察分析实验室,以“观课式教研”推动课堂变革。“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等“思维课堂”特征,成了不少老师的口头禅。

2022年,上城区教育学院又对区内2000多名学生做了调查,过半学生表示上过非常多好课,近60%的学生说自己会边听边思考,超过九成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提问能启发思维……学生成了“思维课堂”的“忠实粉丝”,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这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学院在“思维课堂”上的探索收效不错。学院还创建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思维课堂”作为“上城经验”推广至北京、长沙等地。

上城区在区内设置“学习中心”,重构学习场景,囊括学校周边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可以“跨校”选课、“走校”学习。在学院的统筹设计下,蒋筑英学校承建“未来科学+”学习中心、紫阳小学承建传统文化体验学习中心……在此基础上,上城区还将新建、统筹区域内的学习中心,构成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地图”。

在课程改革、学习方式变革上,上城区教育学院敢想、敢干,也带动着区内学校不断创新。去年上城区5所学校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区累计11项,全省领跑。

“智库”的“智库”把脉区域教育方向

用行走的力量为学生培根铸魂

“行走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力量,更具有文化的意义……只有把根深深扎在大地,才能深耕,才能站稳脚跟,在任何风雨中都不会漂移、动摇。”

——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成尚荣

这段时间恰逢上城教育学术节,全省甚至全国的教育大咖,频繁造访上城,长长的名单中,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秘书长蔡可,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旭东,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甘剑梅等人。为什么他们会来参加一个区域性的教研活动?背后是上城区打造的“教育智库”在起作用。

这些年,依托全国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城区的“教育智库”汇聚了浙江省教育厅人民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省关工委副主任、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银湖书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名誉理事长、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林正范,浙江大学教授刘力,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成尚荣,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浙江省政府督学、杭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施光明等大咖。他们频繁来上城,聚焦重大决策,发挥资政育人、创新理论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正是有“上接天线”的大咖,才孕育出了“行走德育”这个全国首个整区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模式、打造出了上城德育“金名片”。

“行走”意指亲身经历、验证、践行,其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行中学—行中悟—行中信”的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行动准则和自觉追求。为此,学院推出四大主题行走,打破学校的围墙,学生们在各色主题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探寻祖国发展之策、追溯党和国家的历史、树立报国之志。成尚荣评价“行走德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德育甚至育人本义的回归”。

高举教育变革的火把

探路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

“我们今天已处在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上城教育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浙江省政府督学、杭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施光明

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沈永翔清晰地记得,2001年上城成立教育信息中心,他作为成员,第一次为大型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因为物资和技术的缺乏,很多设备都是自制的。”

如今,上城的不少学校,引入了AI观课室,老师上完课,就能在电脑上看到AI基于数据对这门课的分析和诊断。

二十年时光,“上城学子的学习方式在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变,我深刻感受到了智慧教育的力量。”沈永翔感叹。

技术的发展深远影响着上城教育。在走过教育信息化的萌芽、起步、应用期后,2017年,上城区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胜利实验学校开设与美国印第安纳州中小学的STEM课程平移项目,采荷二小等学校通过互联网与山区学校结对帮扶,上城区入选国家“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经过区划调整后的新上城启动教育数字化改革,在党建引领、行政管理、学业质量等方面,构建数字化、空间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新型教育治理体系,统筹起了区内的教育资源。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新教材的实施,教育信息化已经迈入了变革期,当下在上城区教育学院这个“智库”的支持下,上城教育已火把高擎。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