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我多上一个月 “我们是第一批选择延迟退休的员工”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3-28 10:27:05
  《江南网》江南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是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自20世纪50年代确定后,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退休年龄从过去的刚性节点变成了一个弹性区间,更具有灵活性,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权。

这也意味着,此时,我们迎来了第一批选择延迟退休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从业故事?他们选择延迟退休多久?即将退休,他们有着怎样的感慨,对退休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

连日来,记者分头采访了来自不同职业的一线员工,他们或者刚刚退休,或者即将退休。走近一个个具体的人,透过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的经历,折射出时代、城市和产业的变迁,同时,我们也真切看到了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给他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

1994年的杭州站。记者 李忠 摄

我的铁轨人生 

讲述人姓名:韩海明

职务:杭州站客运值班员

退休时间:2025年3月

年龄:60岁

延退情况:选择延迟退休一个月

我叫韩海明,是杭州站的一名客运值班员。从1988年踏入铁路系统开始,我在客运车间度过了37个春秋。原本是今年2月退休,因延迟退休新政,我选择多坚守一个月。

1988年那个闷热的夏天,我攥着铁路局的录用通知书走进老杭州站。站台上,绿皮火车喷着白烟缓缓进站,旅客们从车窗探出头,竹篮里的枇杷、行李箱上捆扎的棉被,还有孩子贴在玻璃上的笑脸,构成了我对铁路最初的记忆。

那会儿我还是个小伙子,刚入行时,我从最基础的客运员干起。那些年,春运时的站台像煮沸的一口锅,旅客扛着编织袋奔跑,列车员扯着嗓子喊“注意安全”,汗水顺着帽檐滴进衣领……都是我年轻时的记忆。那时候,绿皮火车是绝对的主角,车站的客运员们每天在站台上迎接一辆辆慢悠悠的绿皮车。从杭州到上海,最早的那班慢车得晃悠8个小时,快车也要6个小时,沿途停靠临平、许村、周王庙……每个小站都有送行的亲朋在站台挥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开始提速,快车逐渐增多。车次的编号也有了明确的区分:跨省的是1字、2字开头,上海铁路局管辖内的是3字开头,后来有了D字头的动车,G字头的高铁。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动车组时,锃亮的车头像子弹一样,威风极了。站台广播里喊着“请注意白色安全线”,旅客们举着诺基亚手机拍照,有个老爷子颤巍巍地问:“这车不吃煤也能跑?”

1996年后,杭州站经历了多次改造。停靠杭州站的列车搬迁到杭州东站过渡,后来又回到新的杭州站,我也见证了车站从简陋到现代化的变迁。站台扩充了,候车大厅也越来越宽敞明亮。每次改造,我们都要配合施工人员,确保旅客的出行安全。

2007年,我被调去管理列车的上水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对列车的运行至关重要。我们要确保每趟列车都能及时补水,为旅客提供良好的出行体验。后来上水工作外包了,我的职责也转变为监管工作质量和安全。虽然工作内容有所变化,我对铁路的热爱却丝毫未减。

在客运值班员的岗位上,我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普通值班员到副班长、班长,我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铁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绿皮车到动车组,再到高铁时代,我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如今,从杭州到上海,高铁仅需六七十分钟。这种速度的提升,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今年2月,站里给我发了退休通知。赶上延迟退休新政,我选择在岗位上多留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每天依然按时到岗。看着熟悉的站台、列车和同事,心中满是眷恋,多上一个月班,就能多陪伴同事们一个月。

这几天里,我看着抽屉里的一叠荣誉证书和那蹲了多年的值班室,站台的电子屏上跳动着“杭州欢迎您”,还有南来北往的笑脸,我忽然想起1995年除夕夜在车站值班,和东北过来的列车长交接和互送年货的场景:他送我东北特产我送他杭州特产,蒸汽机车的鸣笛声里,两个大男人在站台哈着白气,交接着工作,聊着铁路的变化和未来,都笑了。

我的退休手续已经办完,3月31日,将是我的最后一班岗,我的青春,永远停在了绿皮火车喷出的那团白雾中。退休后,我打算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找点事做。毕竟,忙碌了大半辈子,闲下来可能会不适应。

回顾这37年的铁路生涯,我无怨无悔。我见证了铁路从慢到快、从落后到先进的巨大跨越,也为自己能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而感到自豪。虽然即将离开岗位,我对铁路的热爱却永远不会改变。我希望未来的铁路事业能越来越好,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

20世纪90年代杭州日报社夜编室。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供图

我在字里行间见证生活的巨大变迁 

讲述人姓名:洪雪蕾

职务:杭州日报社校对

退休时间:2025年4月

年龄:55岁

延退情况:选择延迟退休一个月

我叫洪雪蕾,1992年,我考入了杭州日报社,30多年来,一直从事版面校对工作,一丝不苟地检查错别字、标点、语病、稿件导向,和文字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在字里行间,我也见证着杭州人生活的巨大变迁。

报纸是观察社会的重要窗口。你看,我今天要校对的一张版面,有篇题目是“AI工具怎样给老师们打好‘下手’”,讲的是学生用智能应答器回答老师提问,老师用AI批改作业等内容,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了,给生活带来很多深刻变化。

30多年,我在校对工作中见证了很多历史时刻:邓小平逝世、香港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从杭州层面来说,八八战略在杭州的实践、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等重要报道我都参与了校对。我深切感受到,杭州的城市发展几年一个台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

从工作范围看,以前我们只有报纸,现在我们还校对、审读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杭州新闻客户端里的内容,媒体矩阵立起来了,它们都是杭州日报蓬勃发展的多元载体。

工作环境也变化巨大。我刚工作那会,杭州日报社在国货路的一幢老楼里,地板是木头做的,走路会有响动,几人围着一张旧桌子用,楼下就是印刷厂,我们就伴着机器的轰鸣声校对。

1995年,报社搬进了位于体育场路的老大楼,后来又搬进了宽敞现代的新大楼。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对工作的专注、耐心、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一颗持续学习的心。这是我的笔记本,记录了很多常见的表述错误,我的案头摆放着《现代汉语词典》,以便随时查阅。当然,还要多积累常识、多学新知识,才能培养出敏锐度,发现字里行间潜藏着的各种错误。

校对是把关防错的最后一道防线,这让我们觉得校对工作非常神圣。过了这道关,文字和版式才真正确定,才能拿去印刷、见报。我们一般从晚上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有时碰到重大稿件要熬一个通宵,下班时已是霞光满天。

30多年来,绝大部分时间我上的是夜班,虽然作息时间不规律,但凭着对检校工作的热爱,我依然坚持下来了。

今年4月,我就要退休。我选择延迟一个月退休,既响应国家政策,又能和可爱的同事们多相处一个月,延迟退休新政给了我丰富的选择。

在杭氧工作40年,是我的骄傲 

讲述人姓名:王勇力

职务:杭氧集团工会办员工

退休时间:2025年3月

年龄:60岁

延退情况:选择延迟退休一个月

我叫王勇力,19岁从中技学校毕业后分配进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到退休,整整待了40年零7个月,真的可以说在杭氧干了大半辈子。

这40年里,我干过4年车工。后来我去了保卫科,一干就是25年。直到退休前的10年,转到了集团工会办,负责给同事办退休手续。10年里给600多位同事办过退休。最后一次退休手续,是给我自己办的,哈哈!

1984年9月,走进东新路90号老杭氧工厂报到的那一天,全家都很高兴。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进杭氧上班,是当时很多杭州年轻人很羡慕的一件事。

40年,变化真的太大了。刚进车间,都是手动摇车床、拧螺丝、摇手柄,到现在加工设备都实现自动编程操作,加工精度和难度也远远超过从前了。

从新中国的第一台制氧机,到全球领先的空分设备最大等级达12万Nm3/h的设备,杭氧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空分设备制造史。虽然离开生产一线很多年了,我一直见证着企业的每一次重要突破,这也是我们杭氧人的骄傲。

还有一个变化让我感触很深。以前办退休手续,要到社保窗口拿纸质表格。送档案也很麻烦,十个人可能来自不同的街道办,有时候双休日都在送材料。社保窗口的办事员看到我,都会亲切地打招呼:“王师傅,来了!”

后来,有了数字化平台,基本都能在电脑上操作,真的蛮方便。

前几年,可能是从小听我讲杭氧的故事,我的儿子也受到了影响,应聘进了杭氧,已经是杭州市E类人才了。我常和他讲,技能很重要,要真正把技术学到手。现在企业都在重点培养“数字工匠”,你要做到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都出色,不然这种“状元”就做不来了,你说是吧。

杭氧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努力跟上这个时代。

我对工作还是抱有很大的热情,对事情也很乐观的。2019年,虽然没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和同事一起去考了劳动关系协调员。我一直觉得,年纪大不是问题,事情没有做不好的,只要努力,就做得好。

今年2月16日,我满60周岁了,刚好赶上延迟退休新政策,我主动多留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还挺忙的,要和接手工作的同事对接好,他们有问题也要帮助,让新同事少走弯路。

要离开这个待了40年的“大厂”,真的舍不得。不光是我们,杭州人对杭氧的感情都很深。你看,虽然工厂已经搬到临安了,但地铁5号线现在还有一站叫“杭氧”。

对这段工作经历,两句话总结: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奋进。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问心无愧。

退休以后的生活,我这个人兴趣爱好蛮多的,喜欢唱歌、跳舞、旅游。不是退休了就不学习了,还是要学习,要关心国家大事,尤其现在的信息发达了,手机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今年,杭州又冒出了“六小龙”,现在最火的DeepSeek,也打算让儿子教我用一用。

以后的生活,路还很长。就像东新路上的老厂房并没有被忘记,而是进入了下一个生命历程。我们的新生活,也才刚刚开始。

从刚性到柔性,延迟退休政策在对人的关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周旭霞 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身体素质也比以前好了,而且,我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偏早,《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的推出是与时俱进的调整。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可以更好地发挥余热,这对用人单位有益,也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办法》是柔性的:把退休年龄从过去的刚性节点变成了弹性区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家庭情况选择退休年龄,既可以往前弹也可以往后弹。不愿意延迟退休的人向用人单位提交申请,仍然可以选择在原先的法定年龄退休(过去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和55周岁)。

我认为,这体现出政策设计得更科学、更精细、更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不同情况,这是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推出的弹性退休制度在国际上少见,在对人的关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社会上可能有一种声音认为,延迟退休会导致年轻人就业更加困难。实际上,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就业赛道,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就业赛道,年轻人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老年人不一样,不会导致老年人“占坑”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杭州的企业数量每年仍在不断增长,会创造出许多岗位,就业市场有能力容纳年轻人就业。

当前,随着技术迭代,机械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即使从事体力活等工作,也不像原先那般费力,对危险工种从业人员的保障也比以前好很多,延长了从事相关工作的年限。

以上种种因素,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全面考虑,给予了人们丰富的选择,照顾到了不同人群的利益,可以充分提高老百姓对延迟退休新政的接受程度。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