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良渚黑陶“老派大师”陶苏萌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30 08:16:00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从大陆村到良渚博物馆的10公里路,陶苏萌不知走了多少遍。怀抱对家乡良渚文化的情感、对黑陶文化的热爱,他辞去国企的工作,投入黑陶文化的研究与事业发展,数年间走访各地、潜心钻研,建立起多家梁渚宴博物餐厅,创办黑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并打造了完整的黑陶产业链。

这位年轻的黑陶大师成功复刻了良渚先民的黑陶烧制技艺并获得发明专利,将良渚文化送入了大众生活,将博物馆中的文物摆上了餐桌。

复活黑陶,窑是关键

陶苏萌是良渚七贤桥人,从大陆(当时那个地方还是叫大陆乡)到良渚博物馆,要走10公里路,往返就是20公里。他时常回忆起小学时学校组织学生去良渚博物馆参观的场景,“顶着大太阳走到现在的老街,参观完再走回去。当时看到就觉得还是蛮震撼的,因为没见过这种东西。”

即使当时良渚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良渚玉居多,黑陶只占很小一部分,陶苏萌还是对黑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和河坊街的一家民营黑陶博物馆结缘,开始了对黑陶文化与技艺的探索。

良渚出土的大量黑陶文物,均是成品。但在本土的考古挖掘中,并未发现烧制黑陶的窑。这成了陶苏萌复刻良渚黑陶技艺的关键。

数年间,他走访了全国各地的黑陶产地,与山东、云南等地的大师深入交流。不过,由于气候、土质的不同,其他地方的烧窑技艺与良渚先民所使用的有出入,良渚的泥土运送到其他地区后,并不能成功烧制出黑陶。

黑陶不上釉,究竟如何仅仅用一口窑,就将普通的泥坯烧成黑色?

寻求已有经验的路子走不通,陶苏萌只好自己去研究。他花了整整10年时间,通过遍访名师和自己摸索,结合普遍的制陶经验与良渚本土黑陶的特点,在一遍遍失败与尝试后,最终完成了良渚本土窑的复刻。良渚黑陶烧制所用的窑也成功获批了一项发明专利,涵盖了烧制黑陶的各项技术。

把黑陶变成日用品

送入大众生活

解决了黑陶烧制技艺的复刻,黑陶的生产已经不成问题,陶苏萌开始思考,如何让文物真正活过来。

在其他黑陶产地,黑陶大多作为工艺美术品流入市场,推广范围小,且大多没有保留黑陶文物本身的外形与文化内涵。要想真正让黑陶“活”过来,就不能将其作为艺术品进行推广。

陶苏萌和同事对馆藏文物整理分类后发现,这些文物无外乎都是先民生活中常用的锅碗瓢盆,是实用器,跟良渚玉之类的装饰性、象征性、祭祀性文物不一样。在古代社会,高端的玉只有权贵才能戴,而锅碗瓢盆则是权贵也要用,老百姓也要用的。黑陶在当时作为常用的生活器物,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

由此,陶苏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文物送上餐桌,作为日用品送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他在滨江开了第一家黑陶博物餐厅,取名“梁渚宴”(这里有个寓意,据良渚镇志记载,“良渚”古称“梁渚”)。在餐厅中,顾客用餐的所有餐具都是黑陶,馆中陈设有良渚黑陶文物,同时也有复刻的黑陶礼品。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延续价值,这个是我们最终达到的目标。”

除了梁渚宴餐厅,陶苏萌的黑陶公司还会承接企业订单,定制企业专属的良渚黑陶礼品,“未来销售礼品是重中之重,因为黑陶产业化是绕不开大众市场的,不能光靠讲故事活下去。”与景德镇瓷器使用的高岭土不同,良渚黑陶使用的是最普通的泥,因此商品价值并不昂贵,赋予其文化身份后作为馈赠礼品有独特的优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