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热点 > 正文

您有一份新年书单请查收——2025,跟着潮流来读书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02 11:55:52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红灯高挂,鞭炮声声,年味正浓。新春之际,不若以读书为乐。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理解生活,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然后让自己生活得更从容。

新春之际,我们总结了“旅行、传承、财经、科技”4个2025年趋势关键词,并围绕它们准备了一份相关知识阅读书单。今天起,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帮助我们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旅行

休闲游、即兴游、小众游、小城游……随着各国免签政策不断优化,文旅融合的不断创新,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变化,旅行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已经来到的2025年春节,假期旅游的高峰,这些书可以让我们的旅行更有深度,更有乐趣。

《冬牧场》

作 者: 李娟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2024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火了边塞旅游和同名原著。《冬牧场》是作者另一部畅销多年的长篇非虚构纪实散文,记叙了她作为汉族作家,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北疆阿勒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度过了一整个冬天的所见所闻。文字朴素、幽默,讲述异域的风光、民俗和对生命的哲思。

网友评价:

@胡桑:李娟做到了从容、平静又深情地观察生活。

@翟伯亚夫斯基:与草原冬天零下四十摄氏度冷冽的风雪相比,我身在温暖城市里那些渺小的痛苦和纠结似乎不值一提了。

《重走》

作 者: 杨潇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旅行可以是发现历史的过程。2024年,世界多风雨。这本旅行游记通往的抗战时期,同样风雨交加。作者通过重走当年西南联大学生徒步迁徙路线,挖掘这个建立于动荡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奇迹,以今人的身份与视角对话历史。这使得读者阅读体验将不仅仅回眸辉煌的过去,也自省、自修当下的自己。

网友评价:

@Thea:这本书不仅是重走一遍知识分子迁徙的道路,也是一个当代年轻人,在而立之年的自我寻路。

@布塔:可能是一点偏见,感觉在路上的生命冲动要大于书写本身的意义。

《深时之旅》

作 者: [英]罗伯特·麦克法伦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译 者: 王如菲

“深时”(deep time)是地质时间概念,是地下世界的计时单位。作者以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客观视角,求知地下世界,探访中石器时代的藏骸所、地下河的源头、喀斯特地形山区里的战时万人冢,以及蓝色冰臼、洞穴岩壁、暗物质实验室……那些我们还未有机会抵达的地方。爱冒险的作家传回了栩栩如生的信息。

网友评价:

@ vita:我贫瘠的语言只能说,每一句都好美啊。

@因果:人类生而渺小,却能感知伟大……

传承

从近年越发轰轰烈烈的“国潮”崛起,到2024年年底风靡全球的“China Travel(中国游)”,以及小红书上的“TikTok难民”的登门,我们自信地展示着中国的文化与文明,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提倡交流互鉴的国家的活力与风度。新的一年,传统文化的故事常读常新。

《脉动中国》

作 者:许纪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为什么现代化发展了,传统反而复兴了?作者系统性地呈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探讨了我们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联。全书以“何为中国文化”“何为中国”为总问题,讲的是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把握了“五千年中国”这个民族的深层结构,也认识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网友评价:

@檀:对于一个历史学渣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从文化到政治到人文信仰都有了一个脉络框架。儒家,法家,道家,都有了了解。

@钱慧翔:评论里有说这书写得浅,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这本书涵盖的知识点很广,所以很难在书里针对具体的点展开深度的剖析。也就是说这书的定位并不是往深里写,而是往广里写,把对中国文化整体脉络的描写做在一本书里。

《了不起的敦煌》

作 者: [美国]巫鸿/荣新江/顾春芳/郑炳林/杭侃/张先堂/

何鄂/陈菊霞/张元林/马振颖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出版物、纪录片,再到艺术展,近年来,敦煌热度不减,誉满世界的敦煌文化越活越年轻。不同于以往出版的敦煌学相关著作,这本书并非一个人的创作,而是由当下十位敦煌研究的一线专家构成作者群,打造出的一部全景式敦煌读本。全书图文并茂,故事性强,语言通俗,让“敦煌”从学术走向更广阔的民间。

网友评价:

@临夏:知识点面面俱到,见艺术也见历史,非常好的敦煌通识读本。如果要带一本书去敦煌的话,这本真是不错的选择。

@六月莎雞:数不胜数的敦煌书里,竟还能见新意。

《茅盾讲中国神话》

作 者: 茅盾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不必羡慕西方《诸神的黄昏》和《冰与火之歌》,中国也有自己的神话体系。其丰富美丽不亚于希腊、北欧,可惜散逸过半。茅盾先生借鉴西方人类学观点,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细致精微的分析考证,在分析过程中又以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来比照中国神话,试图还原一幅华夏文明川流不息的神话长图。

网友评价:

@柒与拾贰:前后引经据典,没有一定功底和兴趣的人很难看下去。看完这本书更加对上古时代华夏先民完整的神话体系感兴趣了。如有完整的神话谱系研究出来,相信一定会和盛唐一样令人惊叹。

@清流:神话和历史的剖析挺好,从环境气候论证神话也很有意思,期待以后能有更多出土文物来找回失落的神话。

财经

财经,一个亘古不变、又不断变化的话题。曾几何时,“月光”“提前透支、到期还款”是年轻人的标签。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开始热衷给养老、育儿、健康做规划,以及向内寻求精神的满足,而非向外寻求物质的丰腴。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变量”系列图书

作 者: 何帆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第1、2册)、大象出版社(第3册)、新星出版社(第4、5、6、7册)

这是一套深入探讨中国宏观经济变迁的书籍,目前共7册。作为经济学家,2018年起,作者团队走过中国20多个省市、10多个国家,拜访了政策制定者、智库学者、创业者、汽车工程师、房地产商、音乐家、电子竞技选手、小学校长、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通过观察中国社会发展底层规律,以及局部各个角落正在出现的新事物、新框架、新的生活方式,从信息的洪流当中分辨当下社会与未来趋势。

网友评价:

@ice:大学时我就很喜欢宏观经济学,胜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更多讲的是道,微观经济学是术。

@Handsome:讲述性的一本书,我看着看着,有看故事书的感觉。

《小狗钱钱》

作 者: [德] 博多·舍费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译 者: 文燚

这原是一本用来引导孩子建立金钱观和理财观的启蒙教育读本,却意外地也能让成年人受益匪浅。故事讲述了12 岁女孩吉娅在小狗钱钱的引导下,学会理财并实现梦想的故事。作者为读者理清消费观念和生活态度,不仅让孩子从小认识到金钱的作用和不足,也让成年人更理智地看待金钱。目前,该书已至少被翻译成 23 种语言,出版至 28 个国家和地区。

网友评价:

@香芋紫苏:读过之后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可以把小狗钱钱做成一款游戏,很多孩子如果免不了玩手机游戏,不如玩这款可以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游戏。

@我变成了小狗:说来好笑,一开始因为多抓鱼(记者注:二手图书平台)的安利冲动购买此书,后来因为基金狂跌心态崩了,才想着读这本理财书学习自救。没想到一拿起就放不下了。

《人生的智慧》

作 者: [德] 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 者: 韦启昌

什么算是财富?这是个哲学问题。这本经典哲学读物,是作者的晚年之作。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讨论了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的事情,如健康、财富、地位、荣誉等,并细致地解读了幸福。书中,作者提到:财富的满足感并非由绝对数量决定,而是相对的。财富就像海水,越喝越渴,我们需要理智地追求它;名声也是如此。

网友评价:

@無無明明:二十岁看,一腔热血。三十岁看,挺可爱的一位老头。

@一个喜桃:如果人的一生只能选择喝一碗心灵鸡汤,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一饮而尽,并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反复饮用。

科技

顾盼四周,科技无处不在。它们浸润进生活,变革着产业,推动社会进步,也重构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理解。人工智能大门已经敞开。为了不让自己被时代甩在后面,也为了以理智的头脑迎接全新的时代,知己知彼,方为上策。

《智人之上》

作 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译 者: 林俊宏

在过去的10万年里,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继“简史三部曲”后,作者再一次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以散文写作的文学笔法,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讨论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网友评价:

@Dionysus:作者挺能发现和创造新概念的,“天真的信息观”这一概念贯穿全书,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

@秋叶:作者一步步靠他的著作,把关注人类的眼光从历史看到未来。

《芯片战争》

作 者: [美]克里斯·米勒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译 者: 蔡树军

就像石油一样,芯片是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作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产业、经济、战略图书,作者追溯了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芯片的发展史与竞争史,展现了科技创新背后的激烈竞争与暗流涌动,为世界矛盾重重的前景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网友评价:

@升级打怪野炊:配合另一本《芯片战争》(记者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同名书,作者为余盛),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梳理芯片发展的脉络。

@guyue:读之前觉得芯片重要,读之后觉得芯片太重要了。

《科学的画廊》

作 者: [英]约翰·D. 巴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译 者: 唐静/李盼

从简单的图表到第一张世界地图,从手绘、照片到计算机成像,该书汇集了近200幅科学史上的经典图像,它们代表着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展现人类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高光时刻。作者是科普界享有盛誉的“散文家”。这也是一本可以引导、启发孩子思维的科普读物。

网友评价:

@王小一:我们总认为,科学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但读完《科学的画廊》,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T:描述很简略,但有很多原始图。梵高的星空居然是从涡状星云得到的灵感,有意思。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