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甜甜和他笔下的“小河神韵”。
杭州日报讯 昨日细雨霏霏,大运河畔的小河直街添了几分江南韵味。煮上一壶咖啡,张甜甜在沿河的后院里架上了画板、调开了色彩,就着水面的朦胧雾气继续作画。
小河直街18号,是街区画家张甜甜的工作室,一个有年代感的两层小楼,门头不大,内里空间狭长,木制楼梯踩起来吱吱作响。打开后门是靠河的小院子,也是张甜甜日常作画处。“一门之隔,在室外能从小河的风、水、飘动的柳枝中汲取灵感,如此画画身心也是一场疗愈。”他笔尖蘸水,化开水彩,仔细涂抹。
三种主色调,画出小河直街神韵
一次偶然的写生,让张甜甜与小河结缘,便租下房子改造成画室,于2017年年底搬了进来。“从小就喜欢画画,用水彩来体现运河人家的气质特别合适。”他喜欢小河直街的安静,有空就画,浓墨重彩般泼在纸上。“有点像初恋的感觉,头两年的画用色多、让人明显感受到一种热烈的情感。”
那段时间,除了带学生外,张甜甜就背着画板、画笔走遍了小河直街的每个角落。“什么季节开什么花,哪里看夕阳美,我都知道。”日子久了,张甜甜和街坊们也混熟了,也在画作中慢慢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冬日酱园晒的酱鸭酱肉、游埠码头居民洗衣服、有人划着皮划艇从碧水中穿过……“这些景象时常令我感动,居住在运河边的生活气息真实又浪漫。”张甜甜说此时他的画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挖掘这样的烟火气令我着迷,原住民的生活本身就是小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年来,街区的原住民少了,商家和游客多了。“在每天熙攘的人群中,我发现自己也算半个原住民了。”长期作画让张甜甜入“街”随俗,节奏慢了下来。心态的变化体现在了画纸上,当年以西方写实主义的手法看小河,要所见即所得,现在力求留住神韵。“眼下的状态是相随,我只用三种颜色就能抓住街区的神韵,展现出小河最有风韵的一面。”
棕、黑、墨绿,三个饱和度不明显的颜色成了张甜甜心中的“小河三原色”,以此为基底幻化出一个水彩江南。“虽不鲜艳,但仍然炽热;笔触简单,但余味悠长。”今年,张甜甜有了新打算,画100幅关于小河的水彩画。
一间小画室,成为“运河文化”交流站
“作为一个画画的人,我首先是一名观察者。”这些年来,他看见了小河四季风景变化,看到了街坊邻里间的烟火气,也看见了街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街区完成风貌提升改造后,真正红火了起来。”业态逐步齐全,涵盖吃穿住游;周末和节日游人如织,在朋友圈分享着街区的网红打卡点;文化活动愈发丰富,烟火市集每月都要办……
“作为街区商户,我也是一名小河人。”张甜甜的工作室有两层,一楼拿来当教室,能坐下7、8个学生;二楼能倚窗看河,被改成了一个文化空间,成为街区商户联盟的一个小据点。去年,街区成立商户联盟,让大伙抱团共治,有事商量着办。“有矛盾要调解、有想法要碰撞、有计划要落实。”张甜甜也积极参与,人家在发光发热,自己至少能提供个场地。
“作为一名水彩画教学者,我还是小河文化传播者。”工作室一楼的墙面上挂满了关于小河的画作。张甜甜教水彩画,用他的话说就是“以水画水,最得真意”。他喜欢带着学生们走街区、穿巷子、讲故事,“了解了底蕴文化,下笔时心中才有情感。”这两年,找他学画的人越来越多,小小的画室成了小河文化的交流站。
“今年是亚运年,小河直街将成为全球游客游览大运河的一站。”100幅水彩画眼下已画了20多幅,正批量制作成版画。“我要用画笔展现小河最美的一面,让画室成为展现大运河文化的一扇窗口。”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