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杭州热烈而美丽,19日,“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在杭州盛大开幕,来自10个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72位青年诗人相聚在西子湖畔,交流诗歌精神、感受美丽中国的魅力。
↑7位外国诗人朗诵各自的代表作品
19日晚,举行了盛大而充满诗意的开幕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巴西诗人路易莎·芒罗致辞。张宏森向诗人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诗歌就像一条浩浩汤汤、奔流不息的精神运河,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创造出一种共同语言,使多元多样的生活、情感、文化、思想得以碰撞融汇。诗歌对话让我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鼓舞,这也正是中国作协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我们希望用文学的力量,浚通人类文明的交流之河,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赵承在致辞中表示,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山水灵秀、人文蔚兴,吸引着历代先哲、文人墨客游历论学、登临唱和。衷心希望各位诗人朋友在活动中深化交流、互鉴互赏、增进友谊,让这趟中国之旅、浙江之行留下美好回忆。
↑ 10位诗人代表将“友谊之水”注入玉琮容器
开幕式上,十个国家的诗人代表将象征取自各国母亲河的“友谊之水”注入玉琮容器,浇灌和点亮舞台两侧的“友谊之树”。而伴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由十国72位诗人每人一句共同创作的长诗和诗人名字缓缓出现在背景屏上,令现场中外诗人动容,甚至在开幕式结束后,诗人们仍在大堂一侧朗诵交流。大家对此次盛会的期待,正如路易莎·芒罗在致辞中所说——在共处的时光里,能够让各自的语言充分相遇,并且创造出一种如兄弟姐妹般多元而充满活力的崭新的语言。
同写一首诗,共筑一个梦
7月20日,“同写一首诗”暨诗人手稿捐赠仪式在浙江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主任张洪斌,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浙江省作协党组成员晋杜娟、朱丽军等,与金砖国家诗人们一同参加活动。
叶彤在致辞中向远道而来的诗人们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青春是生命中最绚烂的篇章,它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而诗歌则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最美语言。“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是青春与诗歌的激情碰撞,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见证,来自金砖成员国的诗人们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因诗歌而紧密相连。
李少君在致辞中表示,“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以青春为题,以诗歌为媒,初次举办就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的72位青年诗人。他们以才华和激情书写着生命的诗篇,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同写一首诗”是本届诗会的一大亮点,象征着不同语言、不同背景的青年诗人们,以诗歌为纽带,共同书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灵魂深处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我们还将见证青年诗人们的手稿捐赠仪式。这些手稿是诗人们上下求索、精益求精的印记,是他们心灵震颤的见证。手稿将被文学馆收藏,供参观者打卡、拍照,也将成为诗歌研究的珍贵资料,成为当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见证。
↑诗人代表吕周杭、安德烈·切尔卡索夫共同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文学馆捐赠诗歌手稿
会上,中国诗人代表吕周杭、其他金砖成员国诗人代表安德烈·切尔卡索夫共同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文学馆捐赠诗歌手稿。王军与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为青年诗人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随后,艾伟正式向世界各地青年诗人发出邀请,以“天涯若比邻”为主题,鼓励青年诗人们同写一首诗,共筑一个梦。
会后,中外青年诗人们一起参观了浙江文学馆与浙江省非遗馆。浙江文脉源远流长,自古才人辈出。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大运河诗路,这四条诗路是唐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文化古道,单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留存至今的就有1500多首唐诗。谢灵运、白居易、李白、杜甫、苏轼,许多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来自浙江或与浙江有深厚的缘分,在此地留下传世名篇。在白居易的介绍文字前,巴西诗人西达·佩德罗萨惊叹:“白居易,我知道这位诗人!”可见,白居易的诗句在巴西也受到广泛传播与喜爱。白居易也是南非诗人沃纳尼·比拉十分熟悉的一位中国诗人,沃纳尼在林波波大学担任英语讲师,他告诉记者自己十分欣赏中国传统诗歌:“它的结构短小而紧凑,却又是那么精妙和复杂。”而谈起新诗,他说最了解的当属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中文名为易宁的俄罗斯诗人伊万·阿列克谢耶夫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可以说非常深入,他顺理成章地担任起“教学”和“翻译”重任。在现代文学经典场景展厅,他一直向同行的俄罗斯诗人热情介绍鲁迅,在文创店,他兴奋地指着相关文创产品喊住朋友们:这是鲁迅!
在浙江文学馆数字馆AIGC展示环节,向现场诗人展示了“银幕文学”团队制作的AIGC短片《我不知道风》。这部短片由徐志摩经典诗歌改编而成,从音频到视频,都由AIGC技术生成,受到现场观众的热情好评。
↑各国诗人在儿童馆与孩子们互动
在浙江省非遗馆,诗人们观摩了西湖龙井的制作过程。沙特诗人胡达·穆巴拉克是一位中国茶爱好者,对前一天在晚宴上喝到的西湖龙井十分喜爱,亲眼看到西湖龙井的炒制过程让她非常兴奋,制茶师父抓了一把热乎的龙井示意胡达闻一闻,感受茶叶的香气,“太美妙了!” 胡达赞叹。南非诗人盖蕾娅·弗雷德里克斯则向记者展示了她在体验雕版印刷技艺时所完成的作品——红色的纸上印满了大大小小字体各异的“福”,“他们说这代表着许多的好运!” 盖蕾娅对亲手制作的福字帖非常满意。
盖蕾娅亲手印制了福字贴
诗歌架起友谊的桥梁
如果杭州是一首诗,那么西湖就是诗眼。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西湖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的美超出单纯的自然之美,是诗与自然相结合的人文之美。乘坐宝石舫,穿湖而过,金砖国家诗人来到西湖北面的孤山岛,这是一处不大的天然岛屿,但岛上古迹众多,可以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底蕴。
俄罗斯诗人安德烈亲手制作的印章
登岛后,诗人们兵分两路,一队前往苏白二公祠,拜谒两位前辈诗人、“杭州老市长”——苏轼和白居易,聆听这两位著名中国古代诗人在西湖“山水功成”的经历和贡献,并向他们献花致敬。在这一刻,诗歌让大家穿越古今中外遇。而另一队诗人则来到了著名的有百年历史的西泠印社,在这里,他们亲手篆刻了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以最生动的方式感受古代中国文人墨客的生活和雅兴。返回的路上,印度诗人普里特威拉杰·陶尔撑着一把中国传统样式的伞,这并不是他买的纪念品,而是一位路过的女士送给他的礼物。陶尔非常惊喜,站在湖边骄傲地向大家展示他收到的这份温暖的礼物。
撑着中式样式伞的陶尔
这样的故事在诗会期间时有发生。随着探访的深入,诗人们的足迹遍布杭州及周边历史人文之地——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感受运河文化;在钱塘江边的硖石灯展馆感受当地特有的手工技艺;在富春江边欣赏富春山居图,参访郁达夫故居;来到良渚博物院探访千年前的古文明。
左上阿迈勒赠给吴理人的画|左下吴理人赠予阿迈勒的画作
右边是吴理人当天的朋友圈
在大运河博物馆,阿联酋诗人阿迈勒·萨赫拉维被一位正在描绘运河的画家吸引,停下了参观的脚步。吴理人是杭州人,他笔下的运河不仅是风景,同时饱含深情与记忆,他的画作打动了阿迈勒。她拿起笔,画下了象征着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拱宸桥,吴理人也同时画下心中的拱宸桥,两人互赠画作。此时,拱宸桥就是联结两国的友谊之桥。
吴理人赠予阿迈勒画作
友谊流淌在中国画家与阿联酋诗人之间,也流淌在一位杭州老人与埃及诗人艾哈迈德·叶麦尼之间。与老伴一同来参观大运河博物馆的杭州老人叶际迈对艾哈迈德表达了杭州人民的热情欢迎:“杭州非常美丽,欢迎多多来中国!”这是艾哈迈德第一次参访中国,他感动于当地人的热情与友善,也对中国文化深有感触:“埃及和中国一样拥有古老灿烂的文明与历史,中国人幸运地一直传承了自己的语言,相比之下,埃及则失去了自己的传统语言,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艾哈迈德与杭州老人叶际迈
友谊还流淌在热情的诗歌诵读中。无论是京杭大运河畔、富春江上、钱塘江边,甚至是在酒店大堂,诗歌朗诵随时随地展开,诗歌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和情感联结。
↑富春江上,诗人们同写一首诗
河流在葡萄牙语里也是一个动词
它意味着微笑流进了嘴里
该怎么形容你
古老的朋友
碧绿如玉
我是尼罗之子
今天却沉浸于富春之上……
富春江上,来自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朗等金砖国家的诗人与中国诗人一同谱写了诗篇《在中国富春江上》。
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诗句
这一刻,诗歌超越了语言。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语言连缀成诗,诗人们的心越来越近,情绪也越发高昂,他们朗诵诗句,也动情地唱起各自国家的歌曲,诗与歌再次融为一体,诗即是歌,歌即是诗。在这一刻,诗歌令大家凝结为一体,诗歌内在的感染力让每一个人感到沉浸与振奋。
诗人们在徐志摩旧居
在海宁,来自俄罗斯、印度、南非及中国的28名诗人实地体验了一次“诗潮澎湃”。在周王庙镇云龙村,诗人们先后游览了云龙记忆馆、雅云基地、云龙茧站等地,感受到中国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在钱塘江畔,诗人们化身手工艺人体验硖石灯彩、蓝印花布彩拷、剪纸、粉塑等传统非遗制作。汹涌而至的潮水令诗人们深感震撼、诗兴大发,印度诗人高塔姆·维格达表示要为此写一首诗。最让外国诗人感动的是在徐志摩旧居,见到徐志摩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结下的不解之缘。这条条跨越时空的友谊纽带,如今随着印度诗人的到访,得到了延续,正书写着中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此外,在分享会上,中外诗人轮流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以诗为媒搭建沟通的桥梁,让文明在诗歌的声音中得到交流互鉴。
为期三天的杭州之行即将结束,外国诗人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座美丽、热情的城市,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温婉多彩的江南文化,希望将来还可以有机会来中国,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接触更多的普通民众,感受他们的生活和经历。
接下来,金砖国家诗人们将前往北京交流座谈,亲身感受五千年文化交汇点的璀璨风姿。
▼相关阅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