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杭州,西湖畔垂柳如烟,法国梧桐的绒絮与柳树飞花交织成一场纷扬的“四月雪”,引得游客驻足拍照,但随之而来,慢性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也进入了高发季节。
众多“老鼻炎”彻夜难眠,像是活在“修罗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嘴巴因为缺氧永远合不上,别说赏花,好好生活都是难题!
被鼻炎折磨20多年,切断鼻后神经畅快呼吸
34岁的李先生(化名)是个有20多年病龄的“资深”鼻炎患者。从记事起没多久,他就开始鼻塞、流涕、喷嚏不断,幼年时还发过哮喘。成年后虽然哮喘不发了,可鼻炎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多年来,李先生辗转多家医院检查,不仅查出尘螨等多种过敏原。李先生尝试过各种药物治疗,包括鼻喷激素、抗组胺、抗白三烯药等,起初有一定效果,但时间一久,效果就会减弱。李先生也尝试过尘螨的舌下脱敏治疗,但因为对多种过敏原过敏,脱敏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每到春季,李先生戴好口罩、全副武装,仍涕泗横流,“晚上也睡不好,一躺下就鼻塞,白天上班就是打喷嚏、流鼻涕,休息不好工作效率也低,太影响生活了!”李先生描述道。
经多方打听,他慕名来到浙大一院耳鼻喉科程可佳主任医师就诊。经过鼻窦CT和鼻内镜检测,医生发现他不仅鼻中隔偏曲,而且鼻腔黏膜肿胀苍白。考虑到李先生已进行了长时间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且症状已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于是建议他接受鼻后神经+筛前神经切断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手术。
“鼻子里的神经切断了,那还能闻到气味吗?会不会有其他后遗症?”李先生有些担心。程可佳解释,鼻后神经+筛前神经切断手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相较传统蝶腭神经切断术,高选择性地切断鼻后神经,既保留了翼管神经的主干,又可以精准降低鼻腔黏膜高敏感性,抑制腺体过度分泌,从而改善症状,又可以通过保护总干,避免可能发生的眼干并发症。因为是“高选择性”切断神经,不会影响鼻腔内掌管正常感觉和嗅觉的其他神经。
与此同时,阻断筛前神经可以使鼻腔黏膜失去神经支配,从而减少神经兴奋和腺体分泌,减轻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该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3月25日,程可佳团队为李先生实施了手术。术后一周,李先生前来门诊复诊,兴奋地跟医护人员分享了自己的状态:鼻塞、流涕和频繁喷嚏等症状减轻了95%,晚上也能睡好觉了,整个人都轻快了。
“防治结合、四位一体”,鼻炎也可以手术治疗
程可佳表示,对于过敏性鼻炎,临床倡导“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原则,即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相结合。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前者目前主要为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后者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一般来说,手术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二线方案,常常作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后的防线。通常来说,适用于“难治性过敏性鼻炎”:即经环境控制以及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药物或者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两年以上,症状无法改善或改善不佳,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表现持续性鼻塞、头痛等症状,合并减充血剂难以收缩的下鼻甲肥大、表现为持续性鼻塞者,合并广泛的鼻息肉,影响通气的患者;或其他专科医生评估认为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
不过专家同时强调,手术有风险,操作要精细,选择需谨慎,而且是否需要手术,必须经过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严格评估。医生强调,全身状态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未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哮喘未得到控制或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均不适合开展此类手术。
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今年爱鼻日的主题是:科学防治鼻病——科技赋能鼻腔健康,顺畅呼吸轻嗅百香。
程可佳提醒,别让鼻过敏“偷走”呼吸的自由,科学认知,及时就医,精准防治,让鼻腔重归清爽,每一天都享受自由的呼吸。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