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欣 杭州市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脉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及腔内血管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糖尿病足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各种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微创治疗,糖尿病足的血运重建,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开放及微创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的个体化手术治疗等。
提到血管疾病,大家最常想到的是“心梗”“脑梗”,其实,还有一个“沉默的杀手”——“腿梗”。
“腿梗”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从而造成下肢动脉的缺血。这种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而极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下肢疼痛、缺血甚至坏死,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
今天,我们邀请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方欣教授,来和大家聊一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方面面。
侧枝代偿不足
基础疾病控制不佳
天冷后这类患者明显增加
自从12月开始降温之后,到急诊来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明显增加了,这是因为天气暖和的时候,还有足够的侧枝代偿,而天冷之后血管收缩,侧枝代偿不足,还有一些人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就容易诱发下肢动脉血栓,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从门急诊和手术情况来看,其中有不少患者都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下肢缺血症状,包括静息痛、溃疡等,有些甚至需要截肢。
上周我们接诊了一位74岁的老太太,她患有尿毒症多年,6年前就曾因为左下肢缺血做过支架手术,当时病情还不算太严重,但就在最近两周,她突然出现了急性的下肢缺血症状的加重,疼得晚上都没法睡觉。
家人送她来到医院急诊后,我们完善CT检查发现,她的下肢血管有非常明显的钙化,左下肢从股浅动脉的起始部一直到腘动脉远端都已经完全闭塞,术前判断有动脉硬化进展的因素,也有血栓的因素。
完善相关检查后,我们马上给她做了下肢血流重建的手术。手术过程很艰辛,因为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严重,再加上病变血管长达35厘米,几乎全部都闭塞了。我们先用导丝通过膝下做了即刻的血栓清理,暴露出动脉硬化的原始病变后,再进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新的支架。
手术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术后患者反映,疼痛感马上就消失了。
关注血管钙化
血管外科手术“最大的敌人”
对于血管钙化严重的患者来说,即便做了手术,后续血管依然可能存在弹性回缩的情况。
为什么说钙化性病变是血管外科手术“最大的敌人”?对于血管外科医生来说,无论是做开放手术还是做腔内的微创手术,钙化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首先是因为开通的过程会非常艰辛,钙化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理解成路边有一块石头,钙化的部分就有这么硬,有时候开放手术中用剪刀都剪不动,微创手术中导丝的通过也更为复杂;其次是使用球囊扩张的过程也会非常痛苦,尤其是针对那些珊瑚礁样的钙化,即便是高压球囊和特殊球囊,扩张的效果可能也有限;最后是管腔的维持,也是比较艰难的。
所以严重的血管钙化也经常被称为血管外科手术“最大的敌人”,在国内外血管外科领域,我们在讨论很多复杂病例时,这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血管钙化病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也是血管老化的表现之一。大家在体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筛查发现,尤其是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进行透析的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大量的钙盐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血管钙化的发生率更高。
“对付”严重钙化
可以选择这三种方式
“对付”严重钙化,根据不同的位置和病情,我们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和方式。
钙化的位置如果是在股总动脉,我们可以采取复合手术的方式,剥离钙化,先扩展近端容量,再处理远端病变。
如果是股浅动脉钙化,我们可以采用减容技术,使斑块的负荷减轻,把斑块磨成非常小的碎片,再抽离出来。减容技术是通过机械的手段将钙化斑块清除,以扩大管腔,具有更大的管腔获得率、更低的夹层发生率以及较好的中远期通畅率。打个比方,如果血管是隧道,钙化就是附着在隧道壁上的“垃圾”,减容技术可以通过旋切将这些大块的“垃圾”碾磨成非常小的碎片,从而更好地进行清理。
当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钙化性病变,我们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步,比如现在有一种震波球囊,它能够通过电极发射特殊的超声波,“遇硬则刚、遇软则柔”。震波球囊在送至指定病变位置后,球囊会充气膨胀,但不会像传统的血管扩张球囊那样对血管施加机械压力。相反,它内置的小型声波发射器开始工作,产生一系列低压脉冲声波。
这些声波主要针对血管壁上的钙化斑块,通过微观振动,它们能在不损伤血管本身的情况下,破碎和裂解斑块内的钙化物质,从而使血管壁变得更加柔软和可扩展。
震波球囊能够针对性地只破坏钙化斑块,而几乎不对周围健康组织造成损害,从而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整体成功率和安全性。
血管问题其实是全身性疾病 这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我们科室平均每年要做近300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很多患者来就诊的时候,情况都已经非常严重了。
我曾遇到过一些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因为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刚开始发现腿疼时总是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病情越拖越重,来急诊就诊的时候腿部已经发生溃烂,开始流脓流液,甚至足趾发黑坏死。这种情况下,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先对血管条件进行精准评估,比如脚趾发黑,有时候并不仅仅只是脚趾血管的问题,原因可能在于髂动脉或是股动脉的闭塞,如果不把这两段血管开通,患者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截掉脚趾的问题,甚至需要膝上截肢了。
虽然我们的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但从接诊情况来看,很多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这个疾病多发于6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很多老年人平时更多关注心脑血管,忽视了动脉血管。其实心脑血管涵盖的应该是三个系统,即心血管、 脑血管和外周血管。
很多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原理都是相同的。血管疾病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举例来说,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我们常规也会去筛查颈动脉斑块,相应的在心内科或神经内科处理心脑血管问题时,也要考虑一下是否需要筛查下肢动脉的病变,从而进行恰当、全面的治疗。
冬季气温变化大,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三高”人群,还有长期吸烟的人群,都属于血管疾病的高危群体,尤其要引起注意。
注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危险信号
寒冷冬季不要长时间热水泡脚
如何判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危险信号?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个自我评估:首先,看一看足部颜色是否红润,双脚颜色是否一样;其次,摸一摸足部温度怎么样,如果足部温度偏低,就要引起警惕;此外,留意足背动脉的跳动是否清晰有力。
除了早期发现这些危险信号,基础疾病的控制也是重要的预防因素。尤其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一定要遵医嘱定时服药,不能擅自减药或是停药,尽量避免病情波动,从而影响血管健康。
在寒冷冬季,高危人群要注意下肢保暖,尽量避免外伤的出现,有泡脚习惯的人要控制温度和时间,水温不宜太高,时间不宜太长。不少老年人喜欢临睡前泡个脚,认为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足部的温度,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对于严重下肢动脉闭塞缺血的患者来说,如果长时间用热水泡脚,会使局部的需血、需氧量的要求提高,但这部分患者的足部供血又是不足的。这样的情况下,反而会加重下肢的缺血。
最后要提醒广大患者的是,一旦出现相应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就诊,请专科医生判断病情,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