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齐上阵,重症患者救治初露曙光
每日商报讯 1月4日,86岁的陈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走出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情无比愉悦。“没想到我还能呼吸到这个世界的空气,谢谢你们啊,医生,救了我的命!”她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救治她的医护人员的手。
去年12月下旬,她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快转为重症,由120送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病房。由于患有冠心病,曾植入起搏器,还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她的情况一度危殆。
经过7天的抗感染,配合医院的新冠治疗方——清肺通络方,以及“一人一方”的中药治疗,陈奶奶终于康复出院了,一家人喜出望外。
而在陈奶奶之后,91岁的谢大伯经过12天的治疗,也于1月5日康复出院。
“相信这样的喜事接下来会不断上演,我们团结一心,齐心抗疫,科学统筹,一定会取得这场‘抗疫大战’的最终胜利。”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胡智明院长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秉承“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全面加强发热门诊、急诊抢救室、呼吸内科门诊、重症病房等关键医疗单元,尽最大可能解决群众就医需求,为兜住群众生命安全的底线拼尽全力。
发热门诊日最高接诊1700人次
增设重症病区接诊重症患者
自12月以来,杭城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患者激增。据省立同德医院发热门诊统计,以往发热门诊日就诊量为200-300人次,12月份几乎每日都超过1000人次,是平常的5倍,最高一日为1700人次。
为了能解决发热患者所需,医院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扩容,诊间从11个增加到24个,还开设发热便民门诊,为仅配药患者提供更便捷的绿色通道。发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控制在平均30分钟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焦虑。
最近,发热门诊的就诊数大幅回落,但急诊、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持续增多,医院的救治压力依旧很大。仅急诊接诊总量最高单日800人次,是平常的2倍,送抢救室抢救最高单日82人,是平常的3倍,“120急救”来院最高单日74人,是平常的3倍多。
为了有效分流急诊患者,特别是抢救室患者,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院开设第二抢救室,扩充抢救空间,抢救床从原有的18张,增加到40张,还设立了急诊心电图室,方便患者及时排除感染对心脏的影响。而呼吸科单日最高接诊800人次,医院也增加了9个诊间,达到12个诊间同时接诊的能力。
对于各家医院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来说,最紧缺的是重症床位。对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设立亚重症病区3个,在原有重症监护病房扩容的基础上,又新开设1个重症监护病区,目前正在筹建另一个重症监护病区,近日将投入使用。
急诊医学中心主任李海林介绍,目前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年龄最大的患者为101岁,病情平稳。全院统筹150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症病区,由科室主任、副主任负责,并对每一人开展重症病房轮训,做好理论培训和考核,做到全员标准化管理,确保达到“保健康、防重症、遏死亡”工作目标和要求。
整合中医药资源
六个新冠防治制剂在临床上应用
作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全国省级重点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早在2020年初,就组织专家研制了6个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患者人次猛增,用药需求随之剧增之时,医院拼尽全力保障患者用药需求。
该院的药学部、制剂室迎难而上,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保障生产。完成化湿宣肺合剂、清解抗感合剂等多个抗疫制剂的生产保供。同时,坚持中药“一人一策”,成立中西医结合新冠医疗专家组,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设立中医药防疫门诊、新冠感染康复门诊,辨证施治,为预防、治疗和康复作出同德方案。
针对很多人在康复期间的咽喉部不适,还制定了中药协定方,如耳鼻喉科清咽利喉方、宣通鼻窍方,对付“刀片嗓”“水泥鼻”。
该院副院长黄飞华介绍,早在三年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就迅速展开行动,召集各专家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为抗击新冠肺炎做准备,就有6种制剂获省药监局批准成为医院制剂,在临床应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冠感染患者逐步康复,医院也会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快速恢复健康。”
黄飞华表示,虽然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们坚持“全院总动员、全院总调配、全渠道畅通、全方位保障”,做到“应收尽收”,尽最大努力保障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