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野生活病毒可以用来做疫苗吗?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这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近日,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课题组打破常规,提出了用不需处理的活病毒来制备疫苗的全新思路。相关论文将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安全、有效,一直是考量疫苗质量的黄金指标。传统疫苗因改变或“杀死”了病毒,虽保证了安全性,但在人体内激发的免疫应答有效性有所减弱。唐睿康课题组摒弃改造病毒的传统思路,从材料上寻找突破口。课题组研究发现医药领域常用的壳聚糖水凝胶是一个理想的材料。这种用从虾壳、蟹壳里提取出来的聚合物制作而成的水凝胶材料里有很多小孔结构,就像一个个陷阱,活病毒被放置进去后,其身上带的负电荷与小孔结构中带正电荷的骨架刚好正负相吸,病毒在陷阱里动弹不得,只好乖乖“束手就擒”。与此同时,材料特有的水通道,又能让体内的免疫细胞顺利进入。为了吸引更多的免疫细胞,课题组还放入一个诱饵——碳酸钙纳米颗粒,这样一来就能调动身体免疫细胞,在材料内部完成对病毒的就地剿灭。形象地说,这项研究中材料不仅把病毒关起来,还可以召唤免疫细胞将病毒消灭,同时产生抗体向全身输送。“这样就可以用‘真’病毒调动免疫系统,而过去的策略是用‘假’病毒在模拟演习中获得免疫。”在完成基础研究后,他们花了5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充分而扎实的数据说服了《自然·生物医学工程》论文评审专家,他们认同了该项成果的创新性,认为“这项工作代表了一项技术进步”。与此同时,因不需要对病毒进行拆解、改造,疫苗制备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唐睿康说:“我们把活的病毒株装到特定材料里,能快速制备出安全的疫苗,构建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