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我愿意和陌生人组局‘上车’,非常享受。”自诩“社恐”的李昂,虽比较抗拒和熟人社交,却几乎每周都要去剧本杀店玩一趟。从本人作为Z世代的身边案例来分析,自定义社恐的Z世代,并非完全回避社交,他们对社交的态度是能线上绝不线下,能选择陌生人绝不组织熟人,能主动选择绝不被动社交,这是社恐还是伪社恐?00后职场工作者小杨把自己定义为“中度社恐者”,他认为最为社恐的瞬间诸如“外出迷路要不要开口问路?”“向领导现场汇报到底怎么讲好?”他更习惯于线上社交,“能发文字绝不发语音,什么都不说是一种最高质量的交流”。事实上,医学对于社恐也就是所谓的“社交焦虑症”有严格的定义,比如面对社交时产生显著的焦虑和害怕,有明显回避社交行为……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值得一提的是,医学社恐概念并没有限定线上社交还是线下社交,是面对陌生人还是熟人,只是根据一些明确的“症状”定义。显然,李昂还是比较擅长陌生人社交的,他说“玩剧本杀可以结交许多爱好相同的陌生人,玩好以后也不用再联系,挺好的。”而小杨的手机屏幕则显示,他非常精通线上社交,其微信、微博、QQ日均使用时长分别可达到4小时、1.5小时、1小时。小杨说,他每周几乎都会花30-60元不等,在游戏陪玩APP里请自己喜欢的人共同玩一把游戏,因对方善于聊天,能免去自己不会社交的尴尬,让自己十分轻松。Z世代对线上社交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赤字。所以,当现实交往发生时,“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好不好?”的疑问时常在内心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便误以为自己是社恐。不过“伪社恐”也并非一无是处,那些为了排解现实中的孤独应运而生的孤独经济,就有他们的功劳。就像小杨请人陪玩游戏一样,Z世代中那些“伪社恐”们还有很多类似的社交需求——写作业无聊?学霸隔空陪伴;过情人节寂寞?租个恋人嘘寒问暖;深夜孤枕难眠?打开哄睡服务……他们通过虚拟社交的方式直接购买社交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说Z世代是“伪社恐”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