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热点 > 正文

狂飙的短剧:横店变“竖店” 短剧为什么这么热?

文章来源:每日商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4-02 10:21:26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每日商报讯 3月2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锐评发声:不能让微短剧在“低俗跑道”狂奔!文章说,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工作中发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该剧目除《老师不要跑》外,还有《不漏声色的爱》、《不漏声色的爱 老师不要跑》、《老师别乱跑》等多个名称)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针对该违规微短剧的播出问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第一时间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

与此同时,#微短剧还能火多久#、#微短剧不能为抓人眼球忽视立意#等多个有关微短剧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网友热议。不能任由微短剧乱象丛生,这是不少人的心声。这几天,不管是观众,还是制作方,都对商报记者表示:低俗走不长远,严格把关内容审核,微短剧才能健康发展,实现真正的“内容为王”。

爆火!市场规模逼近电影?短剧剧组挤爆横店

或许你还没看过短剧,但一定听过关于短剧的暴富神话。

从短视频到直播带货再到微短剧,这些年,以视频内容为主的网络产品一直占据着互联网的风口。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微短剧火出圈了。这些“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主题、较为连续和完整故事情节”的剧集,长度短、节奏快、“爽点”密集、更新迅速,凭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剧情,填补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较快占据市场,斩获巨额流量。

围绕短剧的讨论,总是离不开令人心动的数字,《我在80年代当后妈》单日充值2000万、《无双》8天破亿、“短剧夫妇月赚4亿”“市场规模逼近电影”等消息更是让人对短剧市场充满好奇。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近日发布数据称,今年以来,入驻横店的剧组同比增长20%以上,3月第一周年轻群演缺口约四成。刚刚一手打造了一部百集短剧的杭州制片人好运哥告诉每满记者,眼下,驻扎横店的各种短剧剧组数目暴涨,各行各业的人都想投资短剧。

“我被拿捏了!”短剧日进斗金的法宝是什么?

“这是‘霸总’的家,也是基地预订情况最好的场景。”沉稳内敛的木质色调,质感满满的意式家具,没有赘余的装饰物,却让人一进门就有了“金钱的味道”。

几步之外的对门,是畅销的“女总裁家”,同样是通透的空间和有格调的布置,但在床品、家具等细节处增添了几分温馨。

这是全国首个微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在这1.5万平方米的室内实景空间里,“藏”有31个场景,可能几天内就能“出炉”单日充值量突破上千万的“土味”小程序短剧。

葛真 摄 全国首个微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

但凡看过微短剧的人都知道,微短剧的核心吸引力就在于一个“爽”字。被网友总结出“霸总”“赘婿”“战神”“重生”、“穿越”等“战无不胜”的套路。在流量至上的背景下,有些微短剧的剧情越来越“狗血”,夸张到离谱,直至突破底线。

而就是这些狗血又雷人的短剧,却让观众“上头”不已。在引发网友热议之际,短剧也成了各方竞相布局的热门赛道。

“我被拿捏了!”说起观看短剧的经历,很多人就会想到自己被“拿下”的体验。

“抖音时不时就给我推送,虽然很容易猜到后面的剧情,但就是忍不住往下看!”

“满满的套路,简直就是视频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总在高能反转的时候戛然而止,还得花钱才能看下一集。”

用大数据与土味剧情编织了一张网,“网”得观众付费连连,花了一笔又一笔。

作为微短剧大类中的一种,小程序短剧尤其出圈,这类短剧大部分作品单集时长1分钟,整部剧在100集左右,由于节奏够快、剧情够爽,也被叫做“情绪剧”“爽剧”。

商报记者了解到,小程序短剧的真正启航在2020年,容量短剧打造的首个微信付费微短剧小程序正式上线。2022年9月,单部剧的单日消耗首次突破千万,其发展潜力可见一斑,引得多方抢滩入局。而到了2023年,小程序短剧已经呈现出“狂飙”态势。

为何小程序短剧可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火爆出圈?杭州蚂蚁看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刃感慨道:回不去的影视。换句话说,这是传播媒介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百余年前,电影院的出现,让电影一度成为万人空巷的存在。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剧又成为主流的影视表现。眼下,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又给小程序短剧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王刃还特别提到,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养成了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所以对于小程序剧的出现自然接受度就很高了。

在杭州在水一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任博翔看来,小程序短剧的成功,是因为它更懂下沉市场的特定用户。这一点,拼多多已经成功证明了下沉市场用户的巨大潜力。“对于一些人而言,忙碌了一天,可能需要的正是这样简单、不用动脑又可以快速获得爽感的娱乐方式。”这部分人群个体财富可能不多,但数量庞大。

“烈火烹油”的充值流水 谁在利益的“c位”?

短剧引发的热议话题中,除了充满戏剧性的内容,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以小博大”的暴富神话。短剧真的像传闻中那么赚钱吗?

在整个短剧产业链中,共有平台方、制作方、分销商三大环节,有时平台方也扮演分销商的角色。

而当短剧拍摄完毕,成品一上线,就到了“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刻——投流推广。随着短剧市场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专做投流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投流平台巨量引擎截屏

短剧的营收主要靠观众充值付费。比如,一部百集剧,前十集可以免费“尝鲜”,但后面要想继续追就得乖乖掏腰包,解锁方式也五花八门,单集解锁,整部剧打包买断,还有包月、包季、包年的会员制度。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靠充值盈利,就得有大量的用户,用户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在抖音、快手、腾讯等各个平台投流。

大家在刷短视频的时候肯定看到过某部剧的片段,在最精彩之处弹出“未完待续”,想要看完整版,就得点击广告按钮,然后一键跳转到小程序。

一旦某部剧“爆”了,大家抢着充值看剧,平台就用这滚滚而来的充值金再去做下一轮的流量推广。

在这种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烈火烹油”的充值流水背后,大部分的收益都被抖音、快手等平台“收入囊中”,而落到出品方手中已经所剩无几。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在小程序微短剧这个领域,大部分成本都花在投流上,普遍能达到80%,达到90%的也不少。

“做短剧编剧,月入十万不是梦?”新人编剧:2024年赛道变化很大

火热的短剧市场催生出对于短剧剧本的巨大需求。3月初,“爆款短剧编剧月入超10万”的话题登上热搜。在评论区,不少网友对此表示非常吃惊,“一部没什么逻辑的短剧剧本竟然能卖10万?”

而在小红书,商报记者在搜索栏输入“短剧剧本”,相关的笔记数达到1万+。“写短剧剧本,月入十万不是梦”“零基础带你一个月成为短剧编剧”这样的字眼不在少数。

小红书有关短剧剧本的笔记

据了解,目前短剧剧本市场大致分为四档。最低档剧本报价多在1万-1.5万,而最高一档的剧本报价则多在5万元以上。不过,在编剧们看来,最挣钱的部分在于分成,一些爆款短剧的编剧往往能拿到不错的分成。

短剧市场经历了2023年的狂飙,如今做个短剧编剧是否真那么香?

今年24岁的小宋从2022年底便开始写短剧剧本,她告诉记者,直到2023年上半年,短剧编剧的赛道还不算太拥挤。“那个时候剧本的通过率还是挺高的,对方也不会吹毛求疵地让你一直修改。”她向商报记者透露,自己当时一个月能写两部剧本,稍微修改一下都能通过。进入2023下半年,这一赛道竞争开始变得激烈,2024年内容越来越卷。“看到短剧这么火,很多传统编剧或者网文小说家都来写短剧剧本了。”

对于一些新人编剧而言,今年的情况显得更不友好。李木子辞了原来公司里文案策划工作后开始专职写短剧剧本。如今她却向记者表示,“如若没有极强的功底与人脉,现在入局做短剧编剧绝不是一个好时机。”

她向记者透露,自己一开始创作了三部有关大女主复仇和甜宠穿越的剧本。“写完第一部剧本的前十集后,我就给剧本工作室的编辑看了,但是她说我的结构不行,需要整体修改。”经历过数次修改后,李木子的剧本依然没有得到编辑的肯定。此后,李木子索性重新设定情节和人物,再次创作了两个剧本,不过得到的回应都与第一次一样。

“如果只是剧本不通过,我觉得也只能怪自己能力不够,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编剧的剧本遭到剽窃。”李木子回忆,当初自己所在的剧本创作群就有编剧遭遇此事。“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女生的剧本已经过了初审,编辑就说为了节省时间,剧本后续的修改就由他来完成,结果最终那个剧本以编辑的名义被卖掉了。”

谈起这一段回忆,李木子非常气愤。“而且这一现象不是个例,很多编剧都不敢在群里说,就怕以后没人愿意收自己的剧本。”

决定一部剧生死的投流有多赚钱?投流手:现在越来越难吃到红利

都说投流吃到了最大的红利,真的是这样吗?

王豪生在杭州萧山一家投流公司做投流手,在他看来,投流几乎是短剧得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唯一途径。

“虽然像我这样的投流手处在整个短剧生产链条的最末端,但是我们的选择往往会决定一部剧的生死。”王豪生说道。

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共有30多名投流手。“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很容易理解,就是在抖音、快手、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将剪辑好的短剧片段投放到视频信息流中,引导用户进行付费。”

王豪生告诉记者,每次正式投流前,自己都会进行投流实验。“我一般会先投个一两千元看看ROI(投资回报率,即用户充值金额与流量购买费用的比值),如果数据比较好的话,才会继续投流。”他向记者透露,一般ROI大于1.2,才会继续增加投流。

与头部投流公司相比,王豪生所在的公司规模并不大。“我们目前是起步阶段,一天大概会投流几万元。”对于网上流传的“短剧最赚钱的是投流”这一说法,王豪生并不完全认可。“投流确实是短剧生产链中花费最多的环节,它的回报相对来说也最高,不过现在大多数模式都是需要分成的。”在他看来,投流公司拿到手的远没有外界说得那般夸张。

“外界觉得投流手掌握上万乃至数十万元的资金颇为荣耀,但这仅是冰冷的数字。”工作3个月后,王豪生始终觉得,凭借短剧月入10万元的故事如今基本不会发生在投流手身上。“做投流手其实不需要太多经验,门槛较低。或许早期的投流手还能吃到那波红利,现在来看基本没有可能。”

对于国家广电总局对短剧展开的各种治理,王豪生说:“说实话,这确实增加了我们投流的难度,但是我觉得这是短剧行业必须经历的阵痛期。”他告诉记者,公司今年重点挑选的几部短剧,投流后都没有好的反响,这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投流手的薪资是和流水直接相关的,观众不愿意为短剧买单,那么我们的薪资肯定就低了。”不过,王豪生表示,自己并不为此感到焦虑。在他看来,整治短剧市场可以倒逼整个行业从源头自我改良。“如果能生产出更多优质的精品短剧,我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低俗走不长远 短剧制片人:要开始拼质量了

与一些短视频刻意摆拍不同,微短剧就是一部浓缩的电影。而一部电影的立项、备案都有相应的程序,会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粗劣不堪的申报项目。而微短剧在“七天拍完、八天破亿元”的利益刺激下,泥沙俱下。

市场混乱导致了各种结果,一方面引发监管加强,另一方面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

作为一名资深的短剧受众,阮文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触短剧的时候,确实挺上头的,我能熬夜把好几部短剧看完。”但随着接触的短剧越来越多,阮文愈发觉得自己提不起兴趣。“短剧的核心内容就是爽,但如果只依赖这一点,能不能一直发展下去还是未知数。”

同是资深短剧受众的阿哲发现,自己看了一段时间短剧后,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前几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一部热门大片,该片的视听效果都非常出色,但我竟然看得睡着了!”阿哲向记者坦诚,主要因为这部片子时间太长了,将近3小时,而他已经习惯了短小精悍的微短剧,对这样需要长时间沉浸观赏的大片开始“水土不服”。

刚拍完首部短剧的杭州制片人好运哥对记者谈及自己投资短剧的经历时说:“完全是一个被市场推着走的过程。”

作为资深自媒体人,好运哥业余爱好之一是拍摄制作视频。与此同时,受朋友圈子的影响,他近几年也在一些短剧里扮演了各种角色。从一开始单纯觉得好玩,到后来被短剧的爆火震惊,好运哥在去年意识到,这是当下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大量资本都在进入,等待分一杯羹。一开始,他选择了做一个单纯的投资人,他直接砸了几十万块钱找人拍,没想到就踩坑了。

“当时短剧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的爆发期,什么题材都有,但都脱离不了‘狗血’。对方拍出来的东西不但粗制滥造,而且有三观不正之嫌,我怕播出后会造成不良影响,便及时喊停了。”为了保障质量,也为了能安全面世,好运哥最终觉得,只能自己亲自下场干。

第一步,到横店摸底市场,寻找本子。因为太多编剧都驻守横店等人买本子,这一步很顺利,好运哥花了小几万就选到了心仪的。

第二步,选演员是关键,也是好运哥拍摄短剧中最大的一笔支出。“在鱼龙混杂的短剧市场,我觉得如果想走得长远,还是得做好内容。那么演员的演技就很关键了,我没有那么多资金请当红小鲜肉,但是一些老戏骨的报价没那么离谱,性价比是相当不错的。我都是自己面对面去和演员谈,最后定了一位姓孙的老戏骨,另外还有一位姓冷的,他们都参演过爆款电视剧,有一定知名度。”

第三步,选择场地,进行拍摄。这一步如果在横店完成,费用会很“猛”。为了节省费用,去年年底,好运哥将整个剧组放到了杭州。“我在杭州能借到一些场地,全部实景拍摄。比如医院剧情,就是在真正的医院里拍摄的。这样更真实,也节省了不少场地费。”

经过一个来月的拍摄,今年2月初,好运哥终于完成了作为投资人、制片人的首部百集短剧——《单亲妈妈你别跑》。

好运哥说,目前播出许可证还没下来,所以还没开始投流,目前已投资了50万元左右,演员的费用占了小半。“这个投资虽然不算高配,但在短剧市场也不算低的,有些短剧一二十万就能拍出来。除了那些狗血元素之外,场景什么的都很虚假,粗糙,甚至为了流量大打擦边。”

现在还能入局吗?当心!“降温”已悄悄到来

对于好运哥这样的短剧投资人来说,眼下更为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这个“流量为王”的赛道,现在入局到底晚不晚?还有多少红利?

早早布局小程序短剧平台的王刃,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持积极态度。在他看来,短剧是继电影、电视剧之后,影视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就数量来说,电影院放送电影和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存在可播放总量的‘天花板’,即院线年上线总量在500部左右,电视剧年播出约14部左右,而短剧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正能量,小人物、小事件亦可,无限量,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接下来,我们蚂蚁看看平台每天要上新剧3—5部,年播达1000部以上。”

“慎重”是任博翔给出的忠告。他告诉记者,自己曾是长剧制片人,虽然都是剧,但是长剧和短剧的运作模式完全不一样。“大家一定要足够了解这个行业以及运作模式,明白自己的所长,不要一股脑热就冲了进来。”

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编剧汪海林表示,目前微短剧的盈利并不是靠内容实现,而是通过流量的投入兑换而来,这并不是一种良性循环。简单来说,微短剧的生命线其实是掌握在投流公司手中。

事实证明,小程序短剧市场也的确进入了各方观望的“降温”阶段。“从平台方在抖音的投流数据来看,去年11月,单日消耗的流量费用能达到2500万—3000万,但日前已经降至1500万,差的时候甚至只有1000万左右。”任博翔透露。

让人“上头”背后的触目惊心 内容审核把关迫在眉睫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其中微短剧市场规模超300亿元、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

与其火爆的数据相比,微短剧暴露出来的问题则令人触目惊心。比如,渲染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以穿越剧为噱头,打着爱情的旗号,实则是在宣扬门当户对、金钱至上的封建落后思想……

就在去年,微短剧曾多次遭遇口碑危机。有人认为,短剧走红靠的是“爽点”和套路;还有人说,微短剧的成功主要是舍得花钱“投流”,这种“电子榨菜”,前期容易“上头”,后期动力不足。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有不少网友反映称,在小程序上看微短剧遭遇虚假宣传却投诉无门。广东网友刘女士说,她是在一个短视频平台点击了相关链接,跳转到另一社交平台充值后发现被欺骗。

刘女士称:“看了几集之后,就说要充值才能继续看。后来我发现它上面的剧很少,而且更新也很少。我想联系客服,把我看了的扣掉,剩下的钱退还给我,但是根本没有客服的联系渠道。”

另一网友在黑猫投诉上反映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刷短剧,网络广告上宣称“9.9元解锁本剧全集”,但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

微短剧市场不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频发,一些微短剧内容低俗,存在不良价值观导向,也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其实,对于内容低俗制作拙劣的微短剧,广电总局一直在持续打击,围绕导向、片名、内容、审美、人员、宣传、播出等方面,加大违规网络微短剧处置和曝光力度;平台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类似的封禁通知。2023年,仅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就清理、下线存在导向和内容问题的违规微短剧作品25000多部,下架整改违规微短剧小程序600余个。

目前,小程序短剧并不强制要求单剧备案,平台只需要提供《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备案》等材料备案小程序,内部再对剧集进行审核即可。

审核也以是否出现低俗、血腥暴力、色情等不良违规内容为主,至于故事情节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有没有价值深度,并不包括其中。

任博翔表示,单剧备案一定会是未来的方向。“因为没有备案号,一经举报内容就会无条件下架,这也就意味所有的付出打了水漂。”

除此之外,“内容为王”也成了业内的共识。今年一开年,广电总局就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探索“微短剧+文旅”新模式。与此同时,主流媒体、传统影视公司等专业内容机构带着规范的内容策划、成熟的生产制作纷纷“入场”,也势必为精品化再添一把火。

据报道,广电总局正在加紧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在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审核机制前,针对微短剧的无底线,上架并推送的平台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微短剧后劲在哪里?AI赋能“微短剧+”

提升微短剧品质刻不容缓,但也有人担心,微短剧在实现精品化后,是否会偏离原有的定位,还能继续抓住观众眼球吗?

“这是一个值得行业好好研究的课题。”任博翔说,“我认为微短剧的内容要好,但不能太好,不能‘曲高和寡’,在提升内容质量时还是得考虑到观众偏好,生产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另外,好也意味着成本的提高,所以在性价比上,也需要有所把握。”

而在杭州一家以IP培育与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剧本、拍摄、投流,每一环都很重要,也蕴含着赶超的契机。换句话说,做精做强每一个环节,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做影视行业,最核心的就是团队要均衡,不能有短板。”原上慕光创始人兼导演严沛梁在接受内容平台采访时提到,短剧的节奏非常快,这就要求创作团队必须有一定的默契度。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微短剧+文旅”,以小程序短剧在内的“微短剧+”将打开更多的可能。

任博翔提到,“微短剧+品牌”或是接下来微短剧发展的一大方向。毕竟,招商引资是发展的“生命线”。该模式也有了成功“出圈”的案例。2023年,美妆品牌韩束与MCN机构“银色大地”联合出品的3部微短剧在抖音热度可观,单集点赞量近百万。

除了珀莱雅、韩束等国内知名品牌,倩碧、AHC等国际品牌也都有尝试着入局微短剧,再次印证了“微短剧+品牌”的营销模式受到品牌方的认可。

“品牌也需要借助微短剧这个新的流量风口进行营销,随着‘微短剧+品牌’这种模式的逐渐深入,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淘宝代运营的进阶版——短剧代运营。”任博翔分析,“越来越多的品牌会开始做自己的剧场号,把自己的品牌融入短剧中。”

内容层面,微短剧发展的枝桠向上延伸,而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或许将为微短剧行业带来AI赋能的机遇。

目前,利用AI技术赋能微短剧的尝试主要还是集中在短剧出海领域,比如国内微短剧出品方通过AI翻译字幕和配音,将国内微短剧以较低成本输送至海外,也有企业尝试将相对成熟“AI换脸”技术应用于短剧出海。

而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升级,前不久横空出世的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一句话生成长达一分钟的视频,且视频流畅度和稳定性令人惊叹,这为视频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无界AI内容运营总监南山透露,作为国内早期布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的企业,公司在文生图片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对文生视频领域进行新一轮探索。“当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攻克大模型对物理世界的模拟和理解,解决人物一致性问题,突破时长等难题,我相信,本土技术与商业化成熟后,会对微短剧的生产和制作环节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动画形式的微短剧已有较为成熟的作品上线。2月底,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补天》上线,该剧美术、分镜、视频等流程全部由AI完成。3月初,央视新闻又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国潮AI微短剧《二月二 龙抬头》。

微短剧的“后劲”在哪里?答案,已然展现。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