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热点 > 正文

西溪湿地闪现一座璀璨的“灯山”?“西湖送花娘”陈喜悦在这里还原了宋代鳌山灯棚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2-07 17:16:41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都市快报讯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杭州天气有些阴冷,雨水不断,但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灯彩闪烁,热闹非凡。走在古色古香的石板路旁,一座巨大的“灯山”十分惹人注目,游客们甚至偶尔能看见几十位穿着汉服的少年,或背着竹篓或举着鱼灯在石桥上穿行,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到了南宋。

那座巨大的“灯山”是宋时的鳌山灯棚,国风博主、“西湖送花娘”陈喜悦在这里耗时近一个月,在这里搭建完成了只存在于古文、古画中的鳌山灯棚。

image.png

为了完成这座鳌山灯棚

耗时1个月熬了一周大夜

鳌山灯棚是什么?从现存历史文献来看,“鳌山灯”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又称“灯山”“彩山”,其具体形制是在竹、木搭建起高大的灯棚骨架上缚扎彩色丝绸、悬挂千百盏花灯,并绘制各种神仙图像,堆叠成形似“巨鳌戴山”的高大灯棚。

“大概两个多月前就有了初步的想法。”陈喜悦介绍,为了能更好地展现南宋时期“灯市”繁华景象和氛围,她还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朋友一起合作完成设计图。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她们不断地查阅《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闸口盘车图》《清明上河图》等史料、古画,从中寻找可用的元素。“遇到拿不准的地方,我们还去请教了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老师。”

比如,鳌山灯棚的顶部是宋代典型的“十字歇山顶”结构,源于“仙山奇境”的建筑;十二生肖造型装饰则参考了经典宋画中的造型,它们或“斗茶”或“奏乐”或“泼墨挥毫”或“肩挑万物”,生动可爱……

而为了能够在制作上尽可能接近和还原鳌山灯棚,陈喜悦专门找到手工艺人,手工用竹子做成龙灯骨架,贴布或糊上油纸,做成了一长条龙灯。

“它真的凝结了我们好多人的心血,为此我们在西溪湿地熬了一周的大夜,手工赶制。”据陈喜悦介绍,这座鳌山灯棚80%是纯手工制作而成的。

“农历新春将至,鳌山灯棚正是古人在新春佳节寄托美好祝愿的‘灯山’,希望我的这件作品能让更多人也了解到传统灯彩的魅力。”陈喜悦希望春节、元宵假期,橙柿互动的朋友们也可以前去西溪湿地感受南宋时的新春氛围。

召集40名传统文化爱好者拍摄龙年贺岁片

剧组道具老师都爱上了汉服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鳌山灯棚终于赶在小年之前制作完成,陈喜悦和她的朋友们马不停蹄地开始进行龙年贺岁片的拍摄。

拍摄当天天气阴冷,但幸好没有下雨。现场演员大约有40人,每个人都穿上了精美的汉服,做上了精致的发型,从头到脚非常考究。对于一条个人拍摄制作的影片来说,算得上是大阵仗了。

晚上8点左右,现场正在拍摄灯会舞龙表演的大场面,需要所有人零失误的配合。没想到演员们踩在湿滑的石板路上,手中分别举着龙珠、龙头、龙身灯彩以及巨型鱼龙灯,进行了5次彩排后,实拍了2遍就得到了很好的画面。

少女举着龙珠引着由组成的“龙”从石桥的另一头来到街上,龙头因石桥的坡度忽隐忽现。两只巨大的鱼龙灯在鳌山灯棚中穿梭,大家举着各自的兔子灯、鱼灯、竹藤灯在路边围观、叫好……

“好!非常完美!”随着导演的喊cut,现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和尖叫声。那一刻,陈喜悦仿佛看到了《东京梦华录》中“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所描绘的盛景。

“我们现场的演员大部分都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一天下来拍摄时长将近12小时,天气这么冷,大家穿得都很单薄,但没有一个人抱怨。”陈喜悦很感谢每一位小伙伴对此的付出。

“在拍摄的过程中,现场还有两名道具老师对我们的服装、道具很感兴趣,他们还说也想体验一下穿上汉服、做上发髻的感觉。”陈喜悦很高兴,可以通过自己让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国风新青年”将爱好发展成事业

将传统文化的美“反哺”给上一辈

趁着寒假的空闲,陈喜悦的父亲也从江苏老家来到了杭州,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喜悦的工作现场。

身为一名美术老师,陈父对颜料、画笔熟悉不过,但平时极少接触手工艺制作,这次却在现场帮喜悦手工制作道具,手指上的旧伤口还没愈合,又被割开了新伤口。

“没想到她是真的这么认真这么辛苦地在做这些。”提起喜悦,陈父的语气里都是心疼,“我当然是义不容辞地要来支持她。”

“没想到一群年轻人能做出这么精美、热闹的场景。”拍摄现场的画面也给陈父带去了深深的震撼。

大二寒假,喜悦曾经从学校图书馆带回一本跟敦煌壁画有关的画册。陈父在帮喜悦一页一页扫描的过程中,被敦煌壁画的色彩深深吸引,开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美,并且和喜悦一起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陈父非常庆幸喜悦遵从内心选择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并按照自己热爱的方向走了下去。“喜悦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在杭州这座包容的城市中滋养自己的爱好,在这里落地生根,她也是非常幸运的。”

阿玺制作汉服回赠听障女孩、白川身穿汉服走上国外的大街……近年来,浙江有越来越多像陈喜悦一样的95后、00后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创作中,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事业。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行为,向世界展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