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10月8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5楼的操作台前,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始终全神贯注盯着舞台。
当看到台上亚运圣火缓缓熄灭,数字火炬手逐渐化作满天星光,听到场内观众掌声与欢呼的那一刻,他和团队成员相视一笑。
如亚运闭幕式传达的相聚、惜别与共融的情感,笑容中饱含着沙晓岚对杭州亚运会的相聚以及别离之情。
总导演沙晓岚接受浙江日报亚运报道记者专访
为了本届亚运会的开闭幕式,沙晓岚和团队付出了许多。
记者记得,9月23日晚上11点,沙晓岚和团队在开幕式结束后马不停蹄赶往主媒体中心参加新闻发布会,回答完所有问题后,他对还想继续追问的媒体表达了歉意:“不好意思,48小时没有合眼了,今天先结束了。”
转战闭幕式后,沙晓岚和团队还是一样拼且忙碌。
10月4日晚,“大莲花”的田径赛事刚结束,闭幕团队几乎是“无缝衔接”进入场馆,准备开始24小时的场馆转换。那晚,趁团队还在铺设设备、调试技术时,记者与沙晓岚面对面。从他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和团队的创作前瞻性,以及以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为契机,对中华文化创新性表达的不断探索。
东方美学与江南气韵
“浙江的江南韵味、勇立潮头的精神,以及数字科技,都让我印象深刻。”沙晓岚坦言,自担任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以来,他和团队成员走过了浙江许多地方,并把这些感知转换成了创作的养分,呈现在了亚运会开闭幕式舞台里。
从开幕式上良渚古城的金色稻浪、宋韵文化的青山绿水、震撼澎湃的钱塘江潮,到闭幕式上翩然起舞的荷桂少女、万物盎然的江南图景、各具特色的城市花车,等等。沙晓岚用一幅幅文化美学图景勾连历史、现代与未来,以中国二十节气中的“秋分”开始,至“寒露”落幕,他希望世界能从浙江看到中国,用江南意蕴、东方美学,展现新时代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探索。
这是5000年的文明延续。沙晓岚认为,当下的浙江,处处可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碰撞。杭州亚运会也因为浙江,让东方美学表达有了独特的江南氤氲。
“不论是良渚,还是宋韵,这些美学表达在当时都是领先的,至今,它们的底蕴依然在。”他说,团队所做的就是把这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传承下来,比如闭幕式中的攀花赠友、荷桂共融等意向,都是一以贯之后的重生。
从“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到“最忆是杭州”为主题的闭幕式,两者都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古为今用续写着当下的浙江故事、中国故事和亚运故事。
“开闭幕式筹备的三年多来,我们一直扎根浙江这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沃土,最终向世界呈现了一场中国式浪漫盛宴。”沙晓岚说。
追溯起沙晓岚和杭州的缘分,在更久以前。
还记得,开幕式上万人合唱《梦想天堂》的一幕感动了场内场外。“歌曲确实是可遇不可求。”沙晓岚告诉记者,15年前,他曾参与杭州西湖博览会的灯光设计,当时就听过这首歌,感受到了人们对它的热情。“传唱度这么高,真的很难得。最终定下把歌曲放在开幕式上,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朋友,把杭州介绍给了全世界。”
“那么,沙导,筹备了这么久,有什么话想对杭州、对浙江说吗?”
沙晓岚提笔写下——
总导演沙晓岚通过浙江日报,给杭州、给浙江的“TO签”
艺术家与工程师、科学家
与往届不同,本届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每个篇章都融入了科技创新。
在沙晓岚看来,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是属于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独一份”。
团队实现了亚运史上多个首创,首次使用双3D威压技术、首次采用数字烟花、数字火炬手首次出现、数控草坪首次亮相……
北京冬奥会上,沙晓岚就把视角投入演艺科技创新,比如使用AR技术织就中国结等,想以此展现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国人的全新精神风貌。
杭州亚运会给予了他和团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真正展现了一场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
“人工智能时代,AR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浪漫神秘。”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让沙晓岚感到兴奋,它为创作者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释放无限的想象力,甚至颠覆原有的创作理念。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它,让艺术和技术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融会贯通。”
设想初期,也面临挑战。沙晓岚记得,一开始提出“数字火炬人”概念时,这种打破常规套路的想法,大部分人听懵了,大家无法想象最终的形态。后来,制作了视频,把想法进行可视化的具象呈现,一步步,让概念变成现实。
如此,我们才会在开幕式上看到凝聚着亿万人心意的数字火炬手,从钱塘江一步步踏浪而来;又在闭幕式上带着“弄潮儿”的名字返场,对着所有人比心,一步一回头地告别,最终散做满天星,融入浩瀚的宇宙。这一刻,数字火炬人是有生命的。
这是沙晓岚和团队的追求——当科技与艺术融合,要创造视觉奇观,还要实现情感共鸣。
这个场景,亿万观众被打动,也让沙晓岚感概万分:“我们做到了。”
它所展现的科艺融合之魅,在打开创作团队想象力的同时,更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随着技术迭代,未来演艺创作一定不是导演一个人的事,而需要和工程师、科学家等共同完成。”沙晓岚表示,科技将改变人与人、人与美之间的距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正如本届亚运会开闭幕式对裸眼3D技术的充分运用,当观众看到舞台上一座连接古今的立体拱宸桥出现,宋制船舶从桥下穿过时,那种宋韵美学带来的震撼感被无限放大……
新时代,赋予文艺创作者新的使命。
沙晓岚期待,接下来,会有更多新创意涌现;科技赋能,将带给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