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爆料 > 正文

一篇散文重牵两岸血脉亲情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07 08:12:40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7月28日下午,刚从上海虹桥机场回到台湾省台北市的高静芬,回想起两次返乡之旅,百感交集。

去年8月,她和妹妹高静芳第一次随旅台溧阳同乡会访亲团来到溧阳后,写下了一篇散文《父后返溧阳》,字里行间表露着“未有亲属可见”的遗憾。溧阳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热心群众关注到这篇散文后,经过寻访,终于找到了姐妹俩的父亲当年留在溧阳的大儿子——高正元。

今年7月14日,高氏姐妹第二次回到溧阳,和大哥高正元相认。

寻根:父亲的故乡总要来一次吧

一湾浅浅的海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高静芬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其父高茂生则是土生土长的溧阳人。

1944年,18岁的高茂生与指腹为婚的妻子生下一双儿女后,前往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后来,高茂生独自一人前往台湾省基隆市,因战乱,他始终未等到回乡的机会。36岁那年,高茂生在台湾重新组建了家庭,生下了高静芬、高振宏、高静芳三姐弟。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后,高茂生得以回溧阳探亲,在老屋前留下合影。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和故乡又失去了联系,但这份血脉相连、灵魂相依的故乡深情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直到去世前仍记挂着。

“父亲的故乡,总要来一次吧。”2023年8月,高静芬、高静芳姐妹俩随旅台溧阳同乡会访亲团来到溧阳,第一次踏上父亲一直念叨的故土。

寻亲:一文激起“千层浪”

第一次到溧阳,八天七夜的行程,溧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高静芬感到亲切。原本是无亲可探的观光之行,却因礼诗圩村的一面彩绘墙,变成了深击心灵的寻根之旅。

“那是一面彩绘墙,墙上是一位骑着自行车的男子,后座载着一名小男孩。”高静芬说,此情此景,就和小时候父亲骑车带他们上学的画面一模一样。高静芬拍了数十张照片作留念。行程结束飞回台北,她把照片拿给弟弟看,姐弟俩想起往事,红了眼眶。

时隔大半年,高静芬写下散文《父后返溧阳》,感人至深的文字引起极大反响。

点击图片查看《父后返溧阳》原文

溧阳台办第一时间联系天目湖镇相关人员试着帮助高静芬寻亲,天目湖镇党委书记周文光随即请洙漕村党委书记韩金华帮助寻找。不到几日便有了消息,高茂生与指腹为婚的妻子生的儿子还健在,名叫高正元,原大三界村人,后搬迁到社渚镇金峰村委黄塘村。

社渚镇广播站工作人员高如斌在媒体上看到文章后,也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告知其大哥高正元的信息。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热心群众的合力帮助下,仅一周时间,便为高静芬找到了78岁的大哥高正元。

确认身份后,溧阳台办将消息告诉了高静芬。姐妹俩满怀欣喜地再次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团圆:初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

7月14日上午9时,阴雨绵绵,飞驰的汽车沿着239省道一路开往社渚镇金峰村委黄塘村。这里是高正元的居住地,当天,他和老伴钱庚娣特意穿上新衣服,喊上孩子们,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两位素未谋面的家族亲人。

“和爸爸长得好像喔!”远远看到高正元时,高静芬、高静芳就说出了这句话。说话间,钱庚娣和女儿迎了上去,与姐妹俩手挽手进了屋,像是久别重逢的姐妹。

在高正元家,一张张关于父亲的老照片见证着两岸的血脉亲情,一段失散的亲情就此重燃。他们聊起了家族故事,高正元虽然话不多,但满脸写着喜悦,这让高静芬、高静芳倍感亲切。

“大哥和爸的个性也很像,在一边不讲话,都比较内向。”姐妹俩则打开了话匣子,有着无数的疑问和好奇想要在这里寻到答案。另一边,大嫂早早就准备了充满家乡味的一餐,竹笋、地衣、臭豆腐蒸蛋……

“看到大哥,我仿佛看到爸爸的身影。”高静芬说,“爸爸走得早,没看到家乡的巨变,但我们很幸运,看到了祖国的崛起和强大!我们还会回来的,下次一定要带弟弟也回来看一看。”

跨越海峡两岸的寻亲之旅完美圆梦,血脉相连的亲情故事将翻开新的篇章。高静芬送给大哥一本自己写的美食专著,扉页上写着:“正元大哥、大嫂,真开心能相见,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父亲的安排,日后常联系哦。”

(记者 郏燕波 汪磊 通讯员 邹迪)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