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爆料 > 正文

新农人·兴农梦 | 罗子攀:创业10年,终让青蛙唱起“致富歌”

文章来源:常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27 17:31:32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盛夏时节,在溧阳市上兴镇练庄村附近的一片农田里,“90后”“新农人”罗子攀正在第三期养殖基地查看黑斑侧褶蛙(以下简称“黑斑蛙”)的生长情况,密密麻麻的黑斑蛙在池塘里“咕呱咕呱”地叫着。放眼望去,这片4公顷的养殖基地里,成千上万只黑斑蛙在水面游动、跳跃,蔚为壮观。

“每100平方米养殖池约有4500只黑斑蛙,产量在190千克左右。”回乡创业10年,罗子攀把个人事业融入乡村振兴大局,靠着较为冷门的青蛙养殖,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严格来讲,我创业的时间不止10年。早在大一,我就开始做小生意了。”罗子攀是上兴镇练庄村人,2014年毕业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开过奶茶店、零食店、饭店,在创业路上“小试牛刀”后,罗子攀最终将目光放在回乡养殖黑斑蛙上。

“我们本地有一道特色菜,是将毛豆和青蛙肉放在一起爆炒,鲜香美味,很受食客欢迎。我从中发现了商机,找到了创业项目。”罗子攀介绍,黑斑蛙俗称“青蛙”或“田鸡”,一直是群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因其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只有人工养殖实现产业化,才能满足市场对黑斑蛙产品的需求。虽然当时黑斑蛙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也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可借鉴,但罗子攀对黑斑蛙的市场前景却很乐观。

说干就干,罗子攀向朋友借了10万元,开启创业之路。哪知,照着传统的养殖方法,罗子攀的青蛙越养越少,不到半年,借来的钱就赔光了。面对挫折,他没有气馁,2015年初,他又借了10余万元,承包了1.33公顷地,购进130万尾种苗。“那时候为了找到问题所在,我和几个小伙伴住进了蛙田,时刻看着,几乎整宿不睡。”对于当时的情形,罗子攀记忆犹新。

在不断观察和摸索中,罗子攀发现,青蛙作为一种野生动物,习惯了靠嗅觉捕食活物。在之前的饲养过程中一直是投喂饲料,一般青蛙无法适应,饿着肚子的它们就会出现大蛙捕食小蛙的现象。为了解决青蛙不吃静食的问题,他在网上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共同探讨解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罗子攀终于摸索出了一整套孵化、育苗、驯养技术。他针对青蛙捕食活物的特性,设计了弹性喂食台,把饲料撒在喂食台上,只要青蛙一跳上去,饲料就会弹起来,从而被青蛙发现、捕食。就这样,青蛙“爱上”吃饲料。他告诉记者,与野生青蛙相比,养殖的青蛙吃饲料,没有寄生虫,食用更加安全。

他的这套“全饲料静态喂养技术”攻破了多年来黑斑蛙不吃静态食物的养殖难关,填补了行业空白,并迅速得到业界的关注和肯定,很多人慕名前来拜他为师。

如今,罗子攀的养蛙基地已经流转160多公顷土地,创立青农创业基地,提供农村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了一些闲散在家和生活比较贫困的村民就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他还带动全国养殖户500多家,养殖面积共计267公顷,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产值上亿元。

“青蛙生长对水源、土地、生态环境要求很高,一个地方青蛙的数量可以直观地反映地方生态环境的好坏。”罗子攀介绍,现在,他正在利用青蛙开发绿色水稻项目,在稻田里投放蛙苗,稻田不喷农药、不施肥,采用自然生长和人工喂养相结合的方式养殖青蛙,真正做到生态环保。

(记者 郑雨露 通讯员 黄磊 文 胡平 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