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产业园区和企业绿色转型箭在弦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市政企联手,创新启动,开始打造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的实践样本。近日,我市正式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
《三年行动方案》提出:2024—2026年,全市分三年推进近零碳标杆建设,重点选择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绿岛”园区、科创产业园区等类型园区和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
《三年行动方案》指出,以近零碳园区为主阵地,同步开展近零碳工厂培育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广试点。到2026年,完成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15个以上近零碳工厂、30个以上新型智能微电网项目的建设,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助力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以先行示范实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政府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变革等各方面的减排工作。园区、企业则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如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低碳技术等。为此,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的试点建设主要涵盖七个方面的量化指标和任务。
一是能效水平标杆化。试点园区50%以上的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实现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0.35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
二是生产过程清洁化。试点园区规上企业100%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诊断、50%以上的企业成为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三是能源供给零碳化。可再生电力消费(含绿证)占比达到30%以上,持续推进电能替代,终端电气化率突破50%。
四是基础设施绿色化。新建建筑中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超过50%,试点园区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保有量及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80%以上,试点工厂仓储、厂区物流非化石燃料运输工具使用率达50%以上。
五是资源利用循环化。落实无废园区建设要求,加强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六是运营管理数智化。推动园区和企业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开展碳排放核查、碳足迹核查的园区企业分别达到10%以上,鼓励园区建设碳管理平台,搭建新型智能微电网管理系统。
七是科技创新平台化。鼓励园区工厂加大研发投入,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5%以上,积极争创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据了解,对列入常州市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的园区,我市给予每家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完成试点创建并通过验收的近零碳示范园区,给予每家最高50万元的示范奖补。对国家、省认定的零碳(近零碳)工厂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
此外,对于创建“可持续灯塔工厂”,装机容量0.5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绿色电力消费的,也都将给予奖励。
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近零碳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园区建设和运营、园区内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项目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产品,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
(发改轩 孙东青)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