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7月份杭州120接到落水溺水报警37起?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错!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02 07:11:00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刚下水没多久就出了意外,以后到户外游泳可得长点心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25岁小伙小王心有余悸。近一周,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富阳区一院”)急诊科救治了多位溺水患者,小王是其中心跳呼吸骤停的两位患者之一。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季,据市急救中心统计,今年7月1日至31日,杭州市区已接到落水、溺水等事故报警37起。发生溺水如何施救?哪些溺水误区要规避?记者采访了市急救中心专家。

自认水性不错却突然溺水

靠心肺复苏捡回一命

事发当天,自认水性不错的小王和朋友一行4人来到富阳一露天水塘。“我踩着鹅卵石向水塘中央走去,突然水就没过了头顶,我一下就蒙了,后面的事也不记得了。”小王醒来,发现自己已躺在富阳区一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听说我被救上岸时心跳呼吸都没了,救我的人给我做了心肺复苏,这才捡回一命。”

次日,27岁的小张也因溺水被送入富阳区一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刘圣君说,与小王相比,小张的溺水时间更长,据同伴描述约5分钟,幸好救上岸后有人当场为他做了心肺复苏。

“如果窒息时间较长,即便心跳呼吸回来了,溺水者的大脑及全身各器官也可能出现永久性损伤。”此外,水质情况与后期感染相关,刘圣君解释,如果水域混浊,富含大量微生物和污垢,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游泳最好结伴而行

凭个人经验下水不可取

“两人都懂点水性,但又不熟悉水域情况,当水位突然升高就容易惊慌失措,忘记自救方式。”刘圣君建议,“游泳最好结伴而行,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有人相助,同时不要轻易去不熟悉的水域或盲目进入深水区。”

发生溺水时,正确的施救方式至关重要。“首先要大声呼救,并拨打110、120求助。”市急救中心科教培训科科长宋因力提醒,未经救援培训或不会游泳的人,不建议下水营救,可借助竹竿、木棍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或将泡沫块、救生圈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溺水者上岸后,如失去意识和呼吸,应先清理其口中的水草、泥沙等异物,并尽快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30次和人工呼吸2次交替进行,同时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并使用。

这几个溺水真相要知晓

网上流传着不少关于溺水的谣言,真相究竟是什么?宋因力进行科普。

谣言1:溺水者都会扑腾并呼救

真相: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很难发声呼救。如果发现孩子在水中身体半直立,头顶露在水面上,面部浸在水面下,不伸手呼叫也无挣扎,务必提高警惕。

谣言2: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

真相: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溺亡者中也有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会游泳就安全。

谣言3: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真相: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对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对心脏骤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延误心肺复苏,增加死亡率。

谣言4:溺水者获救后就安全了

真相: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后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迟发性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甚至心脏骤停。

谣言5:溺水只发生在野外

真相: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未成年人在水边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