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茶脱壳”眼下各地都在忙碌着筹备春茶上市,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山碧螺春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即将迎来上市!
洞庭山碧螺春即将开采
记者在吴中区东山的一处茶园看到,不少茶树的芽尖已经有两厘米左右的长度,叶尖上的白毫清晰可见。茶农们表示,在山顶的位置芽尖长得更大,马上就可以开始采摘了。
茶农们表示,按照目前的天气形势估计下周前半周碧螺春茶会有零星上市,本月中旬前后会有大规模的采摘上市。
东山茶果协会副会长秦许人介绍,今年的茶叶包装已经到位,炒茶的车间也陆续清扫妥当,为接下来的茶叶炒制做准备。
苏州原产的“吓煞人香”
烟雨江南,太湖之滨,洞庭东、西两山是洞庭山碧螺春的原产地。
洞庭山碧螺春美味的秘密不只在于苏州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还有坚守匠心精神的古法炒制和茶果复合种植的农业生产系统。
东、西山上有柑橘、枇杷、杨梅、石榴等二十多种果木,碧螺春茶树生长在花果树林间,花开花又落,落红洒在茶树上,碧绿的嫩叶吸收着果花的芬芳。再者,茶树与花、果树根连着根,在太湖水汽的熏蒸下,碧螺春茶叶自然就带上了果香味,兼具花香、果味、茶韵。
再者,碧螺春茶采摘必须采得早、摘得嫩、拣得净,最熟练的采茶工一天也最多采摘4斤不到的嫩叶;新鲜的嫩叶必须在一天内走完挑拣、摊青、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所有制作工序,容不得一丝的马虎。
洞庭山碧螺春2025新标
洞庭山碧螺春是苏州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根据《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条例》,洞庭山碧螺春茶,是指制茶的幼嫩芽叶采自本市东山镇(洞庭东山)、金庭镇(洞庭西山),种植模式以茶果复合系统为主,茶树品种以洞庭山群体小叶种为主或者选用经审定的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茶树,采用鲜叶拣剔、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等制作工艺,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主要品质特征的绿茶。
1998年,“洞庭山碧螺春”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称及标准代号、溯源二维码,地理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GI标)。
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是经企业申请、协会许可后,由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审核,向符合要求的企业统一印发专用标识。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最佳身份证明,消费者通过专用标志,可清晰了解茶叶的 “身世”。
今年以来,吴中区新增5家茶企获得专用标识授权许可,截至目前共有53家茶企符合用标条件,预计发标71万件。
2025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许可使用企业清单
洞庭山碧螺春更“香”了
近年来,吴中区围绕建设“生态绿茶第一品牌”目标,不断巩固和发挥地理标志的品质优势和发展优势,打造更受欢迎的“地道滋味”、更加亮眼的地标品牌。
“科技+手艺”提产品质量
成立苏州全市首家“地理标志+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及首个地理标志品牌保护联盟,制定国家、省、市标准共6项,发布《洞庭山红茶团体标准》。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开展规范用标、商标注册等方面培训,进一步帮助茶企加强对商标、地理标志、标识包装的规范使用。
“保护+服务”强产业发展
开展“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专项保护行动,对“洞庭山”商标进行国内全类注册及海外注册,并对58件注册商标提供监测保护服务。开展洞庭山碧螺春生产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指导洞庭山碧螺春经营企业、专业市场合规经营,建立“风险预警清单”,推动地理标志从“产地标识”向“品质信用”升级。
“创新+助农”促品牌建设
首发地理标志形象宣传片,举办“AI地理元宇宙巡展暨吴中地理标志联盟成立仪式”,实现跨界碰撞。品牌强农,全市首单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质押贷款在吴中落地。3家单位进入国家首批“千企百城”名单。
部分素材来源:《社会传真》、吴中发布、苏州农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