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南新闻 > 正文

借高铁劲风 引鸾凤入盛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0-04 10:15:43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30分钟到苏州北站,30分钟到上海虹桥,30分钟到嘉兴机场。

  这是沪苏湖高铁盛泽站赋予吴江盛泽镇的“黄金”交通圈。

  3个30分钟,不仅使包含盛泽在内的吴江南部片区数十万百姓终得捷径出全国,更汇聚来自全国各地,不可估量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托举起“开放盛泽”“包容绸都”城镇发展的新高度。

  高铁开通,城镇设站,盛泽人在翘盼已久的同时,更带着深刻的思考:以苏州市区四大产城融合副城区之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大城镇簇群之一、世界丝绸纺织名镇之名,盛泽,该如何承接高铁通行带来的辐射效应?

  从加快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建设,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到通过有机更新,为更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企业腾挪发展空间,再到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吸引更多科研、艺术机构进驻……

  当前的盛泽,正举全镇之力,畅达水路、拓展陆路、链接航路、连通铁路,从水、陆、空、铁多维度进行细致规划、精心筹划,借高铁劲风,引鸾凤入盛,立体式、全方位提升镇域能级,开启盛泽发展的崭新篇章。

  提升区域竞争力,打造完善而优质的基础配套

  9月2日,备受关注的“程开甲少年书院”迎来了首批学生。

  书院由盛泽镇人民政府与苏州中学联合共建,致力于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赓续盛泽书院制教育文脉,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教育文旅融合式高水平建设。

  秉承“教育创新的交流中心、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书院文化的传播平台”的发展定位,书院将传承发扬程开甲院士“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精神,用心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寻有效途径。

  同样在9月2日,由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鼎方校区更名而来的盛泽黄家溪小学揭牌。

  作为推动村校共建的载体和阵地,黄家溪小学将秉持“让每一名孩子拥有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办学理念,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盛泽特色,感受江南水乡、中国绸都的独特风情。

  兴荣万事人为首,俊杰熙熙教育来。

  一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往往与其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文明程度等呈正相关。因此,在不少人心中,教育资源成为择城而居的重要考量因素。

  这些年里,盛泽镇在教育改革上颇下苦功,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课程改革……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全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吴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总部引领发展,各集团学校通过项目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吴江实验学校落地盛泽,旨在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带来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发展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苏州丝绸中专,这所省内最早也是唯一的丝绸纺织类中职学校,以异地新建为契机,不断扩大高职办学规模,努力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以“加快建设教育强镇”为目标,盛泽正不断丰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学校建设进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力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满足当地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如果说教育资源犹如一座城市的智慧基石,那么医疗卫生资源则是一个地方的坚实护盾。

  前不久,江苏盛泽医院公共卫生综合楼项目如期竣工。作为区、镇两级医疗卫生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项目投资额达3亿元。目前,正进行工程验收、设备调试等工作,预计今年11月初可启用。

  项目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盛泽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为当地和周边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盛泽高铁站的开通,盛泽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压缩。我们期待,借助盛泽镇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吸引更多大城市高端人才来到盛泽施展才华、大展宏图。”盛泽镇党委书记、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陈宇说。

  筑牢城市发展根基,腾挪更加优质的产业空间

  盛泽是“丝绸古镇、纺织名城、时尚之都”。

  这里,拥有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市场、千亿级企业“三个千亿级”齐头并进。丝绸纺织产业在这里绵延近千年,至今日,仍集聚蓬勃发展。

  近年来,盛泽镇聚焦产业、市场、城乡三大有机更新,挖潜城市发展动力,向着建设时尚之都·美丽盛泽的目标不断奋进。

  今年,盛泽镇吹响了“产业更新年”的征程号角,誓以产业更新带动全域更新。

  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实施的产业更新项目共有197个,投资额超过263亿元。这些项目,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推动“织机上楼”,让传统纺织产业走上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道路,助力盛泽镇在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中早日起势、成势。

  同时,盛泽进一步聚合资源优势,全力破解要素制约,推动新材料、智能制造、循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整合、融合、耦合生长,为打开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垫石铺路。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3月1日,盛泽举行2024年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来自盛虹集团的6个项目搬迁入园,总投资24.58亿元,涵盖高端印染、现代物流、绿色环保等领域。

  6月18日,中南高科苏州市盛泽镇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批次正式交付。基地首批交付18栋高标准厂房,吸引了江苏恒沐新材料、苏州大川新能源等15家创新型企业入驻投产。这个新材料产业基地计划招引一批新材料领域的领军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形成新材料及上下游产业集群,有力支撑盛泽全镇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能级提升。

  8月31日,中集(吴江)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中心正式启用。该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产业园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配套以新材料、精密智造、高端纺机等,计划引进企业超75家,投用后年产值可超30亿元,将打造成为独具专业特色的产业园区。

  ……

  精心规划、大力推进,吸引区外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同步匹配教育、居住、休闲及公共创新研发平台等,让入驻企业高效生产、便捷生活。“作为吴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盛泽高铁站的开通,将为盛泽打开一扇通向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大门,为上海等大城市资源向盛泽外溢搭建了一条快速通道。”陈宇说,盛泽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实现面料向材料的“蝶变”,推动苏州南部活力城区更具活力。

  展现名镇独特魅力,让吴越腹地成福地富地

  9月6日,伴随悠扬汽笛声,2艘集装箱货运船从盛泽码头出发,驶往太仓港及上海港,同时,1艘自乍浦港驶来的件杂货船缓缓靠泊,一往一来之间,苏州内河港盛泽码头正式开航。

  盛泽码头是苏州港航物流市域一体化和构建江海河联运体系的重要载体,一期、二期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建成拥有年吞吐量200万吨、25万标箱的综合码头作业区。

  “内河运输价格相对稳定,不受航运旺季波动的影响,也不会产生暂落箱等额外费用,物流成本减少不止30%。”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克勤说。

  盛泽码头,将与沪苏湖高铁盛泽站、苏州南站,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通苏嘉甬高铁、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协同嘉兴南湖机场,构建起水、陆、空、铁立体化“一站式”高质量供应链服务,以港口带动全镇物流、产业、经贸等的快速发展。

  从运河时代到太湖时代,再从太湖时代走向高铁时代。

  又一次站在大跨越发展的起跑线上,盛泽正紧紧抓住机遇,依托高铁站的“三铁合一”、古村落龙泉嘴村、南麻坛丘两个撤并乡镇的更新作为支点,并逐步延伸至周边区域,用农文旅商的融合发展撬动更多人流和商流。

  龙泉嘴村是冯梦龙笔下的“锦绣之乡、绫罗之地”,民国年间,龙泉嘴老街是重要的桑苗、丝绸集散地,贸易往来,热闹非凡。龙泉嘴村现有双龙桥等四座市级控制保护古桥、两株市级古树名木银杏树以及蚕桑、缫丝文化遗存。高铁开行后,这里将成为全国唯一拥有高铁站的历史文化名村。

  结合高铁站建设,龙泉嘴村展开了老街改造、沈家老宅修复、村内古桥古树修缮保护等工作,并推动“高铁丝路龙泉嘴”特色精品乡村建设。今年,龙泉嘴村引进苏州龙泉禧里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将丝绸文化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重现昔日盛景。

  高铁的劲风、金风在点化盛泽这片吴越腹地成福地富地的同时,也吹来了更多“创新种子”。

  ——盛泽向东60公里,正是位于上海青浦区的练塘站。待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后,不少在青浦华为研发中心等高企工作的人,将选择搭乘高铁,开启“下一站盛泽”的双城生活。

  ——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等八所高校的集聚地。距此10公里的上海松江站将成为这里数万高校学子追逐人生梦想的“第一站”。乘高铁之风起势、成势的盛泽,也将因为沪苏湖高铁的开行与大学城的高校、学子走得更近。或许用不了多久,当盛泽人喊出那句“吾爱盛泽”的口号时,会听到“阿拉爱盛泽”的洪亮回声。

  ——沪苏湖高铁虽不到杭州,但它打通了杭州西站通往上海、苏州方向的高铁通道。从杭州西站出发的高铁列车,经过合杭高铁湖杭段到达湖州,再转沪苏湖高铁走向上海、苏州。未来,杭州的电子商务、物联网、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将在高铁北上、南下之路上与盛泽的“一根丝”“一匹布”完美“邂逅”,牵起苏杭两地更为深厚的产业情愫。

  ……

  无疑,高铁速度必将让盛泽迈上“产业升级、市场转型、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必将让盛泽的产业、产品、人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同时,吴江也将更好地承接更多大中城市的创新创意资源外溢,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吸纳更多创新人才和资源加速集聚。(驻吴江区记者 王英 周悦磊)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