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户外戏水活动增多,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近日发布健康提示:市民在游泳、涉水时应警惕血吸虫病感染风险。4月7日至13日正值我国第二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为“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疾控专家呼吁公众提高防护意识。
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专家科普,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是全球重点防治的热带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在玩水游泳、抢种抢收、抗洪救灾等时,如果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水中尾蚴通过皮肤钻入人体内就可能导致发病。”
得了血吸虫病,患者会出现发热、腹泻、尿频、尿急及无痛性终末血尿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则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尿常规检查会出现尿隐血阳性等。
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每年5—10月血吸虫病流行季节到血吸虫病疫区,不能在有可疑螺类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避免接触疫水。如果必须要到有螺的环境生产劳动,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上防护靴、戴好防护手套或者涂抹防护油膏等。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