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近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们来到了钱学森故居,浙江大学副教授吴昌聚带着学生们开展实践教学。
“这是学校《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论》课程的时间,我们将课堂搬到了这里。”作为一门浙江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的专业课程,吴教授认为,课程不能光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必须结合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在钱学森故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钱学森的书房,观摩了珍贵的手稿、照片等。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物和影像资料,感受钱学森的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同时被钱学森精神深深触动。参观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更是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堂。学生通过实地探访钱学森故居,对课程中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从钱学森先生事迹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除了在钱学森故居上课,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论》课程的另一大亮点,参观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装备也是学生们非常期待的一节课。
“我始终坚持将线上与线下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以有了参观钱学森故居这一课。”采访中,吴昌聚道出自己多年构建的育人体系以及教学理念。在“全过程育人”理念下,学生需经历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实物制作、现场测试四重考验,最终成绩由专业表现、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构成。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近年来积极提倡“课程—实践—文化”三维教学体系。近些年,学院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逐年提升,学生组成的航模队在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上屡创佳绩。吴昌聚表示,目前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工程师,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接班人。当他们某天在发射场按下点火按钮时,希望钱老“仰望星空”的精神火种仍在传递。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