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眼下,浙江春茶采摘正值旺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茶园里来了不少特殊的“新园丁”。
走进位于海拔530米的丽水市松阳县竹源乡呈田村,智慧茶园里的“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防霜扇缓缓转动,智能杀虫灯静静值守,而埋设在茶树根部的传感器,正24小时“监测”着土壤的温湿度变化。
“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AI算法能精准计算出每片茶园需要的水肥量。”大土至爱(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阳指着手机里的茶园管理App介绍。
在这个“会思考”的茶园里,大数据实现精准管理。“环境监测、可视化管理、智能控制,这就是我们的‘智慧茶园三部曲’。”宋阳透露,这套系统不仅能节省水肥成本,还能让茶叶品质提升一个等级,真正实现了“生态账”和“经济账”的双赢。
清晨,在杭州市西湖区茶场村,数台多光谱无人机划破晨雾从茶垄间腾空而起。不远处,茶农杨志良正在用手机观测每片芽叶的形状。“以前都要靠人工去观察哪块茶地可以采摘,现在不用挨个去看了,通过无人机一看就知道,省时又省力。”杨志良感慨道。
“除了帮助茶农直接观测茶树生长状态,多光谱无人机在茶树的日常生态防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潘宁介绍,这种数字化无人机可以实时采集茶园多光谱照片,通过数字茶园管理平台,联动智能虫情测报灯、气象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等设备,构建全域地形数据库,及时高效开展无人机统防统治,从而达到科学、高效的生态防治。比如,前几天有霜冻天气,我们提前通过监测数据判断灾害等级,帮助农户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了损失。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