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采访吗?”3月27日上午,王杨军没课,但电话基本没停过。刚送走了两拨媒体,采访电话又接踵而至。大家都是因为一篇名为《旧轨还乡》的学生作文来的。
“火车一路向北,窗外景色从南方的温婉渐变为北方的辽阔。”“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车厢里亲切熟悉的方言,和着车轮与铁轨摩擦声,混响成一首怀日的歌谣。”……
前几天,王杨军在自己运营的抖音账号“语文山水”上分享了这篇文章。
文章出自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张潇冉同学之手。
那是那个女孩的寒假作业。
“这篇作文听着听着眼前全是风景”、“女孩的思念因文字变得震耳欲聋”……截至3月27日傍晚发稿时,相关抖音已收获超过167万点赞,近7万条评论,相关话题还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条抖音视频收获众多网友点赞。
这不是王杨军和他的学生们第一次被媒体关注。从2019年注册抖音账号,到陆续获得大量关注,他的“语文山水”已经有超过1400万粉丝。
这一次这一篇《旧轨还乡》到底写了什么,它靠什么打动了那么多网友?
“听哭了”的作文
源于寒假返乡的真实记录
“我没想到会引起大家这么多的共鸣和讨论。”现实中的张潇冉,不似视频中朗读作文时的沉静模样,看起来更加活泼。刚结束一上午的课程,她脸上洋溢着十几岁少年人的轻快。
张潇冉平时喜欢写作,最喜欢的作家是史铁生,她的语文成绩算不上特别突出,“考试的时候,写的东西跟这个完全不一样”。
张潇冉出生在杭州,但在这位少女心中,故乡依然是那个有着草原的地方。“我家的亲戚都在内蒙古,我爸骑马超级帅!”她的朋友都品尝过她带回杭州的家乡特产——奶酪和牛羊肉。
张潇冉(中)和她的同学们。记者 梁亮 摄
张潇冉说,这篇文章没有什么特别的构思,她只是如实记述了寒假回乡途中看到的情景和感悟。一对乘坐火车的爷孙的互动触动了她,她就记录了下来,“顺便交个寒假作业”。
正是这种“真实”,打动了语文老师王杨军,也打动了万千网友。他印象中的张潇冉是一个文静腼腆的小姑娘,却不乏个性。“她对文章有自己的判断,有些文章她一看就说,‘太假了,太矫情了’。”这次作文中写火车上的爷孙俩,张潇冉也专门跟王杨军强调,“真的是亲身经历”。
“我一点都不怀疑它的真实性。没有观察真实生活,是写不出来这些文字的。”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王杨军一眼就能看出作文里故事有没有“水分”:“这篇作文里面有很多细节,爷爷为孙子蜷缩在卧铺尾部,孙子掀开窗帘看外面,尤其是爷爷因为一句‘孩子爱吃’就买下乘务员的商品这些细节,都很打动人。”
也正是看到那句“孩子爱吃”,王杨军决定让张潇冉在课上做分享,请全班聆听这份真情。
视频截图
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后,网友们同样被真实的文字和透过文字传递的真挚情感打动:“句句不提思念,句句都是思念”“写得太真实”“听哭了,我想起了奶奶”……
“这种文章怎么写的?”
从真实记录开始
除了唤起网友们的思乡之情,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众多网友用调侃的方式回忆自己的语文作文。
一条收获超过10万点赞的评论写:“不应该是,那天雨下的很大,妈妈背着发烧的我……”有网友则发出一张照片,是作文答题卡的800字提示标注,“知道为了见你,我撒了多少谎吗?”还有网友在评论区展示了自己的同题材大作:“经过一夜的路程,我终于到家了,我激动地和妈妈说,咱们的火车真棒,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看到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评论,王杨军也笑了。
“语文教学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模板’式的作文扼杀了一些表达。”在王杨军的定义中,相比于华丽的辞藻和巧妙的比喻,真实的记录是排在第一位的。张潇冉这篇《旧轨还乡》,很多网友都钟爱那句“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但王杨军是看到爷孙互动的故事,才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睛中是不一样的,很多孩子看了别人的文字,把别人的经历和感受移植到自己身上来,那样的文字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王杨军不提倡学生背诵作文素材,那是一块别人嚼过的泡泡糖,再品也没滋味。他鼓励大家认真观察生活:“我会让大家写周围同学的外貌、写喝一杯奶茶的感受,这些他们点滴记录的内容会成为他们以后写作文时的真实素材。”
这样的方式有用吗?
“多写还是有用的,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没东西写了。”张潇冉的同班同学章秋涵说,王老师的语文课没那么死板,语文作业完成得好还可以兑换“绿卡”,去老师那里借书看。
“真实最动人,写作技巧在真实之后。”王杨军告诉记者,考试时确实需要写作技巧,他也会跟同学们传授。但触摸生活,表达自我,是对孩子们一生有益的事情,“学习不仅是考高分,这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去做的。”
而语文,其实是一门很动人的学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