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遥远的南北极和我们有哪些关系 什么样的人能当极地科考队员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17 07:45:00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这场科学有观特别活动 带大家探索“向海图强”征程里的新质生产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考察编队出征,怀揣着挑战未知的决心、探索奥秘的热忱、担当责任的勇气,一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了能够在极地环境中生存并进行科学研究,一代代科学家大胆开拓创新,研发出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写下了属于中国极地科考的荣光。

时光荏苒,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浙江省科技馆“科学有观”也迎来了一场特别活动《极地Discovery@40th “新”欣向荣》,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感受极地的魅力和中国科学家们破冰前行的勇气。

看到活化石 也看到精彩的科学秀

活动一开始,来自海洋二所的副研究员张海峰就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展厅。他指着一楼展厅中央的一组建筑模型说:“海洋二所目前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基地建设格局,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本部,另外还有舟山科技研发基地和临安科创基地。”随后,他还简要介绍了海洋二所目前正在运营的两艘海洋科考船——“向阳红10”号和“大洋”号。

二楼的展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仿佛诉说着大海的故事。张海峰指着一件特别的展品,“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鱼吗?”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前去,只见一条像是身披甲胄一样的鱼类标本静静地躺在展柜之中,“它被称为当今全球十大活化石物种之首。因为这种鱼的尾鳍中间有一道突起,很像古代兵器中的矛,所以被叫作‘矛尾鱼’。它们是迄今还活着的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堪称‘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来到报告厅,浙江省科技馆金牌科普辅导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学实验秀《生活实验室》,用身边的小事物发现科学的大道理。离心现象、杜尚转盘、角动量守恒……这些科学原理都在一次次妙趣横生的演绎中精彩呈现。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辅导员手中的实验道具,每一次实验的成功或“失败”都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科技馆还为积极参与互动的新质少年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科学24小时》合订本。

从无到有

中国科考里也有杭州力量

接下来,海洋二所所长方银霞研究员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南极,作为世界的尽头,在很多人眼中那里是最遥远的大陆,同时也是最寒冷、风力最强的地方。“那我们为什么要去极地?”活动一开始,方银霞就向孩子们抛出了这个问题。接着她娓娓道来,南北极不仅是地球系统及其变化的关键所在,更是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研究区域,“如果我们的海平面上升5米,整个上海会变成一片汪洋。”同时,极地科考也是为了开辟远洋新航道、维护国家权益,“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东北亚到欧洲的船运距离缩短超过30%,这意味着更快捷、更经济的航线。”当然,这也是探测和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极地环境的需求。

方银霞跟大家回顾了我国极地科考的历史。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成功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当年的科考船就叫向阳红10号。”

那次首航,海洋二所也有28位科学家从杭州出发奔赴南极,他们历经艰险,圆满完成了南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并在遥远的南极竖起了“中国杭州”的标志牌,还把长城站边的一个淡水湖命名为“西湖”。

近年来,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2019年,雪龙2号科考船的入列标志着中国极地科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021年,海洋二所组织了JASMInE航次,利用“雪龙2”号的现代化设备开展了海底地震作业、设备回收、热液探测等一系列科考活动。每一次下潜都是一次冒险,每一次数据的获取都是对未知的一次探索。这些成果不仅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也为全球极地科学研究贡献了中国力量。方银霞不无骄傲地与大家分享,“今年7月15日,李家彪院士团队基于这个航次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接收。”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