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和睦小学“非遗之花”灿烂绽放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2-04 10:07:12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传承文化 浸润艺术

杭州日报讯 书香与叶香交织,艺术与秋意交融,走进杭州市和睦小学的校园,便能看到孩子们上“和睦坊”拓展性课程的欢快身影。学校的“和睦坊”拓展性课程主要由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组成,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发展体育素养,提升实践能力,成长为阳光自信的和睦少年。

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非遗艺术”课程,剪纸、篆刻、快板、编织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开设“非遗艺术”课程,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营造氛围 打造“立体式”非遗艺术空间

“瞧,这是我最满意的一幅剪纸作品!”一个三年级的同学指着综合楼二楼的楼顶,骄傲地介绍着她的学习成果。为了能让学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学校将“自信楼”二楼的走廊打造成了非遗专属展区。在这里,廊顶的灯箱上镶嵌着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剪纸作品,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俊美飘逸的篆刻图章。每当学生走过,他们总是忍不住驻足观看,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精妙,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绵长。

不仅如此,每个班级门口的“自信天地”展板上也是学生展现非遗技艺的舞台。精巧灵动的团扇,优雅精致的伞面,飘逸俊秀的书法,意境雅致的国画……无不展现着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孩子们很喜欢来这里编绳,一整面墙的线团最吸引他们。”手工编织课程的开发者陈莉老师说。的确,学校打造了多功能艺术教室,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用具,为学习过程“保驾护航”。校园虽小,但非遗艺术无处不在,走廊、墙面、教室……立体式构建非遗传承的空间,让校园里处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营造了非遗艺术学习的浓郁氛围。

大师传授 开展“沉浸式”非遗体验学习

走进快板教室,一阵欢快的快板打击声和着铿锵有力的唱词便钻进了耳朵。只见孩子们正跟着杭州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宋韵白话传承人葛慕白学得津津有味。据葛老师介绍,学生学习的宋韵白话,是以评书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入了宋韵文化的唱腔韵味,在“说、唱、笑”中讲故事。

来上非遗艺术课程的老师个个都是“大咖”,学校充分调动社区居民资源,聘请技艺高超的爷爷奶奶们进校园传授技艺。剪纸课的老师张爷爷,篆刻课程的郑爷爷都是领域内的高手。别看两位老师都白发苍苍,但给孩子们上起课来却是精神矍铄。跟着两位爷爷学非遗,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深远,更被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技艺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

执教“宋韵点茶”课程的高翔老师自己就是一名资深的茶艺爱好者。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宋朝的茶文化,学习点茶技艺,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专业的点茶课程。每次上课,学生都身着汉服,在茶水的流动中,在氤氲的茶香里,品味传统文化的美。

融合联动 搭建“多元化”非遗展示平台

“这面墙上的画,就是我孙女画的!”一位学校四年级学生的奶奶乐呵呵地介绍说。墙上的画正是学校国画课程的彭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绘制的。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非遗艺术学习成果的多元平台。学校邀请剪纸社团的孩子们设计制作了学校的主题系列书签,赠送给来校的嘉宾,传递非遗之美。利用学校期刊《新禾文》刊登“非遗艺术”课程的优秀作品,校园“自信墙”上的“自信”两字也是由六年级学生书写。在拱墅区艺术节上,篆刻、绘画、书法等全面开花,捧回多个一等奖。非遗艺术社团的学生们多次参与社区活动,成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和睦小学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探究学习,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文化的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自信的成长。未来,学校将在“传承”的基础上探寻创新之路,让非遗艺术的魅力辐射更多学生,让非遗艺术的美丽在和睦校园中“生根发芽”,灿烂绽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