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近日,国内多所高校发布了最新的研招考试调整通知或正式的招生简章。部分高校从2024年起将延长研究生学制。消息的陆续发布,引发社会热议。
研究生学制“加时”或成趋势 有老师“叫好”,有学生“喜忧参半”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体育大学明确从2024年起,博士生学制统一改为四年,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原则上不少于三年;陕西理工大学在发布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称,该校所有学科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制均为3年,而去年颁布的2023年招生简章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制为2年,其余学科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对于研究生学制的“进度条”拉长,杭州师生看法不一。
已经退休的贾老师曾在浙江某高校工作二十来年,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大好事”。他认为,过往国内偏短的研究生学制总有教育功利主义之嫌,让不少学生总是打着深造的幌子,想短时间内混个高学历,而延长学制则能有效地为研究生教育“挤一挤水分”。
浙江理工大学的郭佳同学,明年打算投入“考研大军”。对她来说,这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喜”的是多读一年书可以为找工作带来更长的缓冲期,但不如意的是也会带来学费增加的压力。
事实上,学制“加时”在国内研究生教育中已不是新现象,尤其是专硕学制“加时”已较普遍。
东南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章程》显示,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学制均为3年,意味着学硕和专硕的学制均为3年;中南大学在2019年招生简章中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3年制“弹性学制”,而在其2020年至2023年的招生简章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学制;湖南大学从2020年开始将艺术、法律(非法学)、工程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文物与博物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调整为3年制,其余专业类型基本学制为2年。
两年制研究生学习紧张如“打仗” 延毕率居高不下,延长学制有其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担负着知识创新、发展尖端技术以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当前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绝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跟风从众,而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主动关切和积极回应。
以专硕学制为例,专硕学年设置多以两年为期。第一学年重在高密度地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学年则要高强度地完成毕业论文、实习要求以及就业工作。几项任务齐头并进,往往会导致学生手忙脚乱,甚至是各项任务“难以兼得”。
比如在浙江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国际传播项目制硕士、法律(法学)硕士等学制均为两年。浙大2022级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小陈回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感慨道:“好像打了两年仗,非常紧张!第二年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这样就可以边写论文边实习了。当时我们几个都很怕会延毕(延迟毕业),后来总算达到了毕业要求。”
实际上,延毕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当下国内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每年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中包括当年实际研究生毕业人数与下一年的预期研究生毕业人数,因此能够观察每年非按期毕业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该数据更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根据目前公开的最新数据来看,从2016年至2021年,我国研究生的非按期毕业率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21.14%上升至2021年的24.21%。
因此,有观点认为,适当延长研究生教育时限,或许能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让学生接受更为充分的思维训练、学术钻研,有助于构建更为完整、扎实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应用素养,能够从容不迫地完成毕业要求。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延长学制的确有其现实必要性。
研究生招生规模10年间翻倍 学制调整如何做到因校制宜
记者注意到,对于高校来说,研究生学制调整不仅简单意味着教育模式的变革,也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
过去十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一倍多。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14万,2022年则达到124.25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将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
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邓海建是光明日报、澎湃新闻、东方卫视等数十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热切关注多年。他认为,学制调整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当下,高校还需要更加重视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一方面,高校应因校而异、因校制宜,根据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培养模式等因素来综合考量研究生学制,做好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等软硬件的配套支撑。
在这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学制延长的同时,还公示了新的培养方案。比如,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专硕调整为3年学制后,学位课程的学分由20分增加至23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从12分减少到9分,减少基础课程,增加专业、人文素养、创新创业与职业素质课程等。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以弹性化的学制设计作为制度补充,灵活化的学制管理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的分类教学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
城市眼·锐评
学制延长不可“一刀切”
陈 浩
延长研究生学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从之前很多两年制的研究生专业来看,第一年的学习压力巨大,不少人学得“囫囵吞枣”;第二年不仅要写毕业论文还要找工作,又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真正用于“研究”的时间能有多少也就可想而知。
所以延长学制,是为了提高“学质”,但不能搞“一刀切”。
对医学、教育、生化、理工等类别的专业,由于专业属性,不仅要学习大量知识,积累知识储备,还需要严谨地完成程序复杂的实验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等等, 适当延长学制,对扎实基础、从容学习、深化研究很有帮助。
相对于上述专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则不一定非要延长学制,比如金融类、管理类、师范类等等。在这些领域,实践所占的比重往往更大。
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和自身需求,实行弹性学制。比如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需要提前毕业找工作,在严格考核下应允许提前毕业;有的学生因结婚生子而分散了精力,三年不够,可提前申请延长学业时间,应不属被动的“延迟毕业”。
此外,除了专业类别不同,学习形式也有不同,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有本硕连读、硕博连读,还有普硕普博。这些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延长学制”就能提高“学质”的,还应配备不同的培养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