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即将到来,野外露营、户外徒步、郊游踏青等成为不少市民的假期计划,区医学会会员、萧山区皮肤病医院副主任医师章莉提醒,当前又到蜱虫的活跃季,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要做好防护,当心蜱虫的“骚扰”。
近来,全国多地出现被蜱虫咬伤病例。章莉介绍,蜱虫靠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其他动物的多种病毒。人体被蜱虫叮咬,很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尤其大量吸血以及叮咬超过72小时,风险更甚,轻则可导致局部皮肤充血、水肿、发热、胃肠道等症状,重则甚至会传播新布尼亚病毒,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急性传染病,危及生命。
如何防蜱虫?首先要了解,蜱虫多栖息在灌木丛、草地、森林中,很善于伪装,对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易在皮肤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例如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腹股沟等处藏匿,加之其叮咬后会不断释放麻醉剂,无痛痒感,所以人体经常感受不到,而导致无法及时发现被叮咬。
具体预防措施包括,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家中的卫生死角,常清洗晾晒,防止寄生物滋生。出游时若到树林或草丛,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方便发现蜱虫,并扎紧腰带、袖口、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避免肢体暴露及长时间野外坐卧,给蜱虫可乘之机。尽量不要带孩子去草丛、树林、绿化带玩,即便去也要做好防护,不要长时间逗留。从野外回来,要尽快洗澡检查,洗澡时特别注意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查看是否有蜱虫在叮咬。
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切记不要生拉硬拽或听信偏方“火烧蜱虫”,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用力挤破,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残肢遗留继发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待蜱虫头部放松后用尖头镊子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不过,最好还是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被蜱虫叮咬后的2周内应密切关注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则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知暴露史,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出现合并病毒感染。
特别要注意的是,蜱虫还喜欢隐藏在动物的毛发间,尤其是猫、狗等家畜的耳朵里,养有宠物的市民带宠物在户外活动后,要仔细查看宠物的毛发里是否有隐藏的小虫子,以减少蜱虫带入家庭的风险。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