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倡导六经辨证的周天梅:应对特发性震颤 中医可防可治

文章来源:浙江老年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4-14 09:29:45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最近,93岁的沈老找周天梅复诊时说,服了两个星期中药,手抖症状明显改善,又能提笔写字了。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特发性震颤,一些人还会把它当成帕金森病医治。本期《名医讲堂》,我们邀请周天梅为大家解析这种老年人易发的疾病。

易和帕金森病混淆

周天梅介绍,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或头面部不自主地颤抖,甚至声音也产生震颤,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且程度比上肢要轻。

约60%患者有家族史,因此这种病又称为家族性震颤。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均可发现,相对来说,老年人群患病几率更大。

得了这种病,患者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时,会抖得更厉害。有些人吃饭时,因为手抖,都不能自己把饭菜送到嘴里,影响日常生活。

周天梅介绍,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有相似的表现,有些病人在找到她之前一直把震颤当帕金森病在看,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那么,这两种疾病如何辨别呢?

帕金森病的震颤通常为静止性震颤,也就是说,安静时手部有像搓丸子一样的抖动,活动时手抖会减轻。帕金森病患者还会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俗称“面具脸”,有时走路会越走越快,不易止步,容易跌跤;翻身困难;到后期吞咽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喝水时容易呛到,严重时会引起记忆力下降。

而特发性震颤恰恰相反,安静时手一般不会抖,活动时或靠近目标时手抖会加剧,如夹菜、写字、拍照时,但不会有行走不稳、翻身困难、吞咽困难、面部僵硬等表现。

周天梅提醒,准确判断病症十分重要,如果出现手抖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专业的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并运用丰富临床经验进行诊断。

通过中医药可防可治

目前,特发性震颤的病因、病理和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衰老、环境等因素相关。周天梅表示,中医药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大利器。

在中医学中,特发性震颤属于“颤病”范畴,且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由来已久。《黄帝内经》记载:“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特发性震颤是阴血虚损,中医也称为阴虚动风或是血虚动风。由于肝主血,濡养经络、络脉,如果气血亏虚,肝脏濡养经络功能下降,经络不畅,肢体不能受血,便容易导致出现震颤的现象。

颤病病位在肝肾,与经脉密切相关。经脉受到气血津液濡养才能健康运行,治疗颤病,同样需要从津液入手,表里兼治,使里邪出表,才能全解病机。中医治疗颤证多采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滋养津液等方法,周天梅倡导从六经辨证(就是从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来辨证)入手,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从整体来调和气血津液,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确实可以预防和缓解特发性震颤。除内服药,还可用外治法,如葫芦灸、中药熏洗、按摩等,能起到通经活络、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

周天梅表示,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病情会不断加重,但特发性震颤的发生较为缓慢,如果日常调节较好,甚至几十年都可能没有太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疾病仍然要多留意多关注。

良好习惯是重要预防手段

除去遗传因素,特发性震颤是可以预防的。对此,周天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平时要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比如在“春三月”,应该像《黄帝内经》所写的那样,“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积极锻炼,提高体质。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中老年人可以练习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

保持平和心境。生活中,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等,神志方面的波动也是疾病的诱发因素。

周天梅表示,如果已确诊为特发性震颤,刚开始会觉得难以接受,但越是这样,患者越要做好心理建设,积极就医。家人要劝慰患者,缓解其情绪压力。患者应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肢体挛缩或者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处于发病晚期阶段的病患,可在相关人员的辅助下活动肢体和关节,同时要注意做好关节的按摩工作,以此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