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舞台上,一群穿着小红袄的机器人,伴着音乐挥动着手中的红手绢,扭着东北秧歌,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有网友说:“这批机器人是东北来的吧?”其实,它们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这个春晚节目名为《秧BOT》,由张艺谋导演,16个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和16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人机协同跳了支颇具赛博风情的舞蹈。这个节目是怎么产生的?一起来听听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的揭秘。
训练了多久?为什么跳得这么稳?很多网友看过这支舞蹈后,第一个感觉是:跳得比真人还稳。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说,整支舞蹈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才排练出来大家看到的效果。这些H1机器人身上装备了高精度3D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和全身AI运动控制,就像游戏里的超级外挂,让它们在舞台上走得稳稳当当,动作整齐得就像复制粘贴一样。
它们真的会随歌起舞吗?作为全球首款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H1的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 牛米,同时还配备了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就像长了无数双眼睛,周围环境看得一清二楚。更神奇的是,通过先进的AI算法,这些机器人还能“听懂”音乐,可以跟上音乐的节奏,还能像人类一样感受到舞蹈动作背后的那种韵味,然后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因此跳出来的舞蹈又稳又好看。
为什么不给它们穿裤子?不少网友调侃说,应该给这群“小可爱”(机器人)穿上裤子。大家有所不知,给这些机器人去掉皮肤,只保留骨架,可能看起来会觉得形象有些机械呆板,其实是演出团队精心设计的巧思,是为了与灵动的舞蹈艺术演员形成强烈的反差。事实也证明,这种反差感不仅没让表演违和,反而为节目注入了别样的趣味,让整个表演更具张力,让人眼前一亮。
手绢是怎么飞起来的?节目中,H1机器人的东北秧歌扭得有模有样,不仅会转手绢,在节目最后,手上的手绢还飞了起来,让不少网友直呼“真没想到,太震撼了”。这些手绢是怎么转起来、飞起来的?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说,机器人转手绢、飞手绢的速度和花样比杂技演员还厉害,是因为它们腕部电机搭载了创新抛放线机构,这背后是一系列超硬核的技术在撑腰。比如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和导航技术,让它们在复杂的舞台环境里也能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进组网方案和时间同步技术,保证它们在复杂的网络环境里也能稳定连接,不掉链子;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让它们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就算舞台上突然“状况百出”,也能完美hold住。
这群“小可爱”叫什么名字?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想知道这群“小可爱”叫什么?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次登上春晚舞台的H1机器人也有自己的艺名,叫“福兮”,谐音“伏羲”,寓意着科技带来的美好祝福和传统蛇年历史文化,也代表着宇树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突破。
一岁半的H1,再次惊艳全世界杭州宇树科技创办于2016年,是世界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公司,“杭州六小龙”之一。事实上,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是春晚的老熟人了。早在2021年牛年春晚上,H1机器人的前辈机器牛“犇犇”就曾亮相舞台,和刘德华等演员隔空互动表演。此外,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还曾受邀参加2022冬奥会开幕式、2023 Super Bowl(美国春晚)赛前表演、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宇树科技官网显示,参加今年春晚演出的H1机器人身高约180厘米,体重约47千克,移动速度3.3米/秒(潜在运动性能超过5米/秒),于2023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次亮相。2024年,H1跑去英伟达GTC大会,展示它的独门绝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年底,H1登上张艺谋导演的《澳门2049》长期驻场舞台剧,和国际大师们一起玩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一路狂飙,一岁半的H1这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在张艺谋导演的《秧BOT》中跳起了AI机器秧歌,再次惊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