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青青:坐看飞来峰

2025-01-21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本文导读:人与风景的 相互看见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断章》脍炙人口,说出了人和风景的相互看见。

远方的风景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旅行中,我们往往发现,一旦在自然环境中沉浸得久了,常常会感到些许乏味。这时,如果是有人文底蕴的景点,便又能激发出旅行者的兴致。

西湖为什么受到游客的追捧?景区免费开放是一个原因,更关键的是,它是自然的山水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结合得丝丝入扣的旅游地。从本文中就能管中窥豹:飞来峰,大家都很熟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与它结缘。姜青青却从唐代杭州刺史卢元辅差点被湮没的诗《游天竺寺》说起,写出了千百年来文人对飞来峰的共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人和风景,正是在这样的相互看见中相互成就,人就是风景的一部分。

---李郁葱

坐看飞来峰

↑唐卢元辅飞来峰诗刻

杭州刺史卢元辅来到飞来峰,是在一个桂香沁溢的秋天。上得峰顶,他登临神尼舍利塔,四望风景,心情大好,有些感怀,有些心愿,然后吟诗一首,飘然而去。

这一去就是一千两百年,能让人再遇的只有飞来峰岩壁块垒间他的《游天竺寺》: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

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

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

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

这首七言律诗未被收入《全唐诗》,诗刻原石为藤蔓荆棘所覆,湮没已久,至今也未见有对此诗的诠释。

唐人在杭州留下的摩崖诗刻,仅此一处(下文有更早的唐刻出现)。故而称卢元辅诗刻为西湖摩崖珍品,名副其实。

本文在此试为解读,以窥卢太守当时的所见所感。

与山共坐的唐诗珍品

↑飞来峰上看西湖山水 姜青青 摄

作者:姜青青(2024年11月27日,于 飞来峰神尼塔遗址前)

《游天竺寺》首联描写站在神尼舍利塔处的所见景象,都是设身处地所生发的佛国意境。“水田十里学袈裟”,这是向东而望的远景,彼时的十里西湖半是湖水泱泱,半是错综相连的格子状田亩,绝似僧侣肩披一袭百衲袈裟。“学”在这里意为效仿。卢元辅的后任白居易之前曾为朝廷撰写《卢元辅杭州刺史制》,说当时杭州“征赋尤重,疲人未康”,期待卢元辅到杭州能为民减负,改善民生。在杭为官前后三年,朝廷对卢元辅的考核评语“课当最”(成绩最好),主政杭州卓有成效。所以此刻他望见的是十里水田,内心应有秋收在望的快意。

“秋殿千金俨释迦”,这是脚下眼前的近景,寺院宝殿在秋天艳阳下金光灿然,更显丛林古刹这片妙庄严域的境界。

颔联写他此行的经历。“远客”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卢元辅自称,“偏求月桂子”交代了这趟游山路径,先是特意上了飞来峰东南面的月桂峰。月桂峰旧传有月中桂子飘落于此,故名。这句诗既暗示了三秋时令的特点,也点出了寻赏桂子之意。

“老人不记石莲花”,说他过了月桂峰,经天竺寺(今下天竺法镜寺)上山,本想前往飞来峰西侧的莲花峰,可是同行老者却记不清山路。莲花峰顶有一巨大孤石,因为自然风化,多有散裂,从下而望,巨石下阔上锐,从上俯瞰,裂石四面开敷,极像绽放的一朵莲花。但卢元辅此行似乎没能见着,有些遗憾。

颈联写诗人站在神尼塔前的浮想与感念。“武林山价悬隋日”,古时灵隐也称武林山。此句意谓,因有神尼隋塔的拔地而起,灵隐成为名山宝地,身价无量。相传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寺院,尼姑智仙亲予抚养。杨坚称帝并统一中国后,下敕天下营造舍利木塔,以祀奉神尼智仙。《咸淳临安志》记载,隋仁寿二年(602),长安名僧慧诞在飞来峰建七级神尼舍利塔。这是见诸史书的杭城第一塔。

“天竺经文隶汉家”,感慨路经天竺寺所闻诵经声的耳熟能详,其背景则是经过历代高僧对西方传经的转译,以及禅宗的独树一帜,佛教汉化在当时已是水到渠成。

尾联表达了作者的抱负与志愿。读诗到此,初时有些诧异,因为首联已是写景,收尾处为何再度写景?细究之后,才发现这联诗句道尽作者胸臆,意味深长。“苔壁娲皇炼来处”,明言塔下这些苍苔遍布的崖石岩壁乃是女娲所炼的补天石,实则是作者借此而自勉成为大唐的补天石。当时唐军的平定淮西之役战事方殷,唐宪宗李纯强势平藩,以期一扫“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大唐中兴之际,卢元辅在此寄托了想要施展作为的政治抱负。

“泐中修竹扫云霞”,还是眼前这片岩崖,几丛穿透裂石缝隙拔节而生的修竹,在漫天云霞的衬托下清风高节,摇曳生姿。为啥以这修竹景象来收笔?细观这处题刻的字体,明显有颜体风格。而卢家与颜真卿恩怨纠缠颇深,卢元辅祖父卢奕守洛阳而城破,被安禄山所杀,是颜真卿夺回其首级,舐血而殓。然而卢奕之子卢杞竟然借刀于叛军,害死了一代名臣颜真卿,卢杞也因此为世人所不齿。卢元辅为人与其父卢杞又截然相反,史称他“少以清行(品行纯洁)闻于时”“简洁贞方(为人清白、正直不阿)……人亦不以父之丑行为累,人士归美(赞美)”,口碑极好。

这诗中的修竹意象,正是当时士大夫所景仰的君子之风,是一种托物言志。今天看来,这也是对他“清行”的一种注脚。

清 容光堂摹刻本《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局部)

看西湖山水云起云落

诗言志,歌永言。

这首诗讲文学有比拟、有象喻,说地理有名山、有路经,论历史有重点、有概览,谈思想有明志、有胸怀。总体看,眼界开阔,层次分明,内涵丰满,诗意盎然——真是好诗!卢元辅有这样一首诗与飞来峰共坐于此,看西湖山水云起云落,也是他应有的幸事。

卢元辅这趟秋游翻越了月桂峰,辗转又登上了飞来峰,脚头甚健。要知道,唐宋时期杭州州衙地处钱塘江畔凤凰山一带,由城南绕道西湖南线,再翻山越岭至天竺、灵隐,倘若没有持续的兴致和体力,必是半途而废。

黄庭坚曾说:“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摩诘(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想来那时的士大夫们迢迢远路,攀岭溯源来到飞来峰,忽见奇石嶙峋,灵岫幽邃,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必生感叹:这不正是唐诗佳句的意境么?身临飞来峰,才算见识了真正的山和真正的水,或许这就是卢元辅在此营造“见山亭”的用意。

↑“卢舍那佛会”摩崖

飞来峰青林洞口有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胡承德造“卢舍那佛会”摩崖浮雕,其左侧刻有苏颂(字子容)等人题名,并说明了此行路径:“熙宁丙辰(1076)八月癸巳,自净慈、南屏、下天竺过灵鹫,遂游灵隐而归。”苏颂时任杭州知州,此行和卢元辅一样,也是从凤凰山州衙启程西游的。所以这条路线可以说是唐宋杭州的“市长旅游专线”。

苏颂第一次看见飞来峰,是在神宗熙宁五年(1072)二月二日。这是在赴任婺州(今浙江金华)途经杭州时的到此一游,但飞来峰显然给他留下了好印象,这天在龙泓洞和香林洞,各留下了一处摩崖题名。

四年后的熙宁九年(1076)四月,他被选派来到杭州,主持赈灾救荒。危局缓解后的八月十日(癸巳)和九月十五日,他沿着那条揽胜“专线”连续两次游历飞来峰,在青林洞、玉乳洞和冷泉溪畔留下了三处摩崖题名。只可惜他在杭州为官时间太短,第二年五月就接到了入京任职的调令。在与下任知州赵挵焱捉唤邮中蟮牧戮湃眨詈笠淮斡卫婪衫捶澹诹纯淌饷闶堑辣鹗钡牧裟睿哟嗽傥奚孀愫贾荨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