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看似平静 其实暗涛汹涌 不遵医嘱一旦发展成胆囊癌 5年内生存率仅10%

2023-10-29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如果当医生告诉你,你的胆囊因为结石、炎症、息肉等病变,或者已经失去原本的作用,建议手术切除,以防后患,作为患者,该做怎样的选择?

一边是要永远“告别”自己的胆囊,另一边是难以预测的癌变,左右都是难题。事实上,临床上每年都有不少患者陷入这样两难境地。很多人会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但很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小小结石被忽视

六年后竟演变成癌症

6年前,王女士(化名)在一次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胆囊内充满结石,当地医生建议,需要立即做胆囊切除手术,因为胆囊充满型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如果放任不管,最终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王女士抱有“娘胎里带来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观点,认为胆囊毕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切除十分可惜,而且暂时也没有不适症状,也就自动忽略医生的嘱咐。

几年来,王女士除了偶尔感觉几次上腹胀痛,但平时能吃能睡,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更加没有将胆囊结石当回事。

半年前,王女士在一次聚餐后,再次出现了右上腹胀痛,而且十分严重,紧接着就是莫名发烧,一直在38℃上下波动,家人急忙连夜将她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治疗。

“根据B超和磁共振检查发现,王女士的胆囊壁明显增厚,部分边界不清楚,胆囊也已经被结石填满,结合病史,高度怀疑已经发生癌变。”该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张成武表示。后续的检查提示肿瘤可能已经转移扩散到了肝脏、腹腔及淋巴结等部位,情况不容乐观。而后续的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也彻底证实了这一判断,王女士的结石已演变成可怕的癌症。

还不等王女士及家人从噩耗中缓过来,还有更加棘手的情况等着医患。“由于癌症到了晚期,肿瘤负荷较大,外科手术不仅已经无法完整切除所有癌细胞组织,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后续生存的风险。”张成武认为,目前对于王女士来说,可以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譬如全身化疗、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以尽可能地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生存时间。

听到肿瘤无法被治愈的现实,王女士大脑顿感一片空白,沉默良久,还是忍不住掩面痛哭,陷入无尽的后悔当中:如果查出结石时听从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或许就不会发展到如今不可挽回的地步了……

近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早期预防成为重中之重

面对王女士这种情况,张成武也深表惋惜。“胆囊结石作为胆囊癌的主要发病原因,在医学界已经得到公认。”他表示,“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人们对于胆囊结石的认知度却并不深,往往认为胆囊结石如果没有症状就不需要切除,结果却硬生生地发展成癌症。”

张成武进一步介绍,胆囊结石如果长期不治疗,容易诱发急慢性胆囊炎,继发胆总管结石,导致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发作,也存在引起胆囊癌变的风险。我国的胆囊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中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而胆囊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属于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即使经过根治手术,其5年内生存率也仅为10%-20%。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犹如一汪涌动的暗潮,看似平静,实则来势汹汹,是名副其实的“沉默杀手”。

那么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胆囊结石呢?张成武指出,多种因素都与胆囊结石的发生相关,如遗传因素、女性、高脂饮食、肥胖、年龄等。在日常生活中,他汀类药物、维生素C、咖啡、植物蛋白和坚果、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可能对预防胆囊结石有益。而对于已经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结石直径>3cm、胆囊充满型结石、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壁增厚或者钙化,以及曾经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的患者,应该积极就医,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