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面对面》系列访谈丨徐海涛:绿色发展 向“新”而行

2024-10-11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环境保护领域,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早已成为主流方向。不断创新减污降碳技术与设备,用科技的力量守护蓝天碧水,是每一位新时代环保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关于这个话题,《新江苏面对面》系列访谈特别邀请南京杰科丰环保技术装备研究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徐海涛。

主持人:作为环保领域一名新时代的“环保人”,徐院长,您能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吗?

徐海涛:大家知道环保的覆盖面很广,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着空气”之称,我主要从事着大气污染的这个行业差不多20多年了。20年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尤其是煤炭消耗量快速增加,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其中工业烟气治理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当时我就在恩师孙克勤教授的带领下开启了“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的追梦之路。

主持人:6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改善,作为业内人士,您觉得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做得怎么样?

徐海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以前十面霾伏重霾频发,到如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有目共睹。近10年来,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57%、重污染天数下降9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当然,我们的水环境也得到了很好地改进,出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动画面。以太湖为例,去年,太湖水质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蓝藻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轻,流域重点断面优Ⅲ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这三个最也是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成绩的生动写照。

主持人:在我国,工业烟气治理存在的难点是什么?我们研究院针对这一领域的技术特点及发展应用现状怎么样?您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我们网友介绍一下吗?

徐海涛:目前我国工业烟气治理存在一些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多样性和复杂性:工业烟气排放源头众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泛,烟气成分复杂多样,不同行业、企业的排放特点各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艺、不同污染物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技术和装备水平不足:我国在工业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的一些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亟需打破技术语境受制于国外公司垄断的困境。

成本和投入限制:企业可能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的烟气治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

社会管理和公众参与:工业烟气治理涉及到社会管理和公众参与,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主动性。

现在我们研究院针对工业烟气治理的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工业烟气中二氧化硫(SO2)的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现有治理技术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为此,我们研发了工业烟气脱硫副产焦亚硫酸钠工艺,即通过工艺创新与装备集成,巧妙地将工业烟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转变成为重要战略资源硫磺和焦亚硫酸钠,此技术已经建成了东海、凤宝、德龙、莱钢等合计15万吨/年副产焦亚硫酸钠装置,为工业烟气中硫的高值化利用探索了新途径。

二是围绕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治理,我们研发了环境友好的稀土基脱硝催化剂,并发明了配套技术装备,形成了适应多行业、多场景、多工艺的稀土脱硝催化剂技术装备体系,对改变我国稀土消费失衡困境、提升环境催化技术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您觉得,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块怎么样?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徐海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国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建立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科研院所和高校也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我国的技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规模显著提升。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然较低,许多科技成果难以顺利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或服务,投资风险较大,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和价值实现。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需增强。近年来,虽然各地创新企业集聚程度快速提升,但是研究方向相对分散,缺乏具有全球水平的创新型企业。

三是成果转化激励、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例如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仍然突出,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和市场监管。

四是核心科技成果成熟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市场需求匹配也是一个挑战。我国核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需求尚无法完全匹配,部分科研成果不能有效适应企业和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主持人:据我了解,研究院也一直就这方面在不断地做尝试,从2003年开始,就开创了OI?技术研发新模式,而后又提出OI?微创新生态模式,目前,研究院在技术转化这一块主要是什么模式?收获了哪些让您引以为傲的成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吗?

徐海涛:现在研究院采用的是OI?微创新生态模式,相较于之前的OI?技术研发模式,OI?微创新生态模式中的O是Open开放,I是Innovation创新和Incentive激励。该模式集科研、孵化、资本等功能于一体,将各种要素集成于组织内部,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了创新链条的全覆盖,与之前只做科研然后向企业转移技术的模式相比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目前,研究院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目前研究院已申请专利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39项,已授权5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3项、团体标准3项;科技成果入选“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治理产品及市创新产品推广示范目录。研究院形成了独特的“一个产业、两个维度、三分之一法则、四个一促进五个化”的成果转化孵化育成模式,孵化企业32家,研究院及孵化企业承揽合同额累计近1亿多元;研究院运营实体先后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南京市瞪羚企业等。研究院2018~2021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新研,入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

主持人:截止目前,研究院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现在国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发展,您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对那些走在创新这条路上的企业同行们,有什么建议吗?

徐海涛:我未来的工作将围绕工业烟气治理与资源化方向,针对工业烟气硫资源化、稀土脱硝催化剂等生态环保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集成攻关,形成源头—过程—末端污染物全流程综合减排方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发挥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企业研究院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科技攻关,继续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此外,坚持研究院独特的“一个产业、二个维度、三分之一法则、四个一促进五个化”的孵化育成模式,继续为有效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有益经验。

我对与我一样走在创新之路的企业同行们有以下两个建议。

一是走创新之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坚定从事基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实现企业新发展跨越,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

二是走合作之路。企业同行们应抓住现实机遇,以国家、省市级平台为枢纽,加快形成贯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和跨界创新生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适应新形势、打开新空间。

主持人:“走创新之路,走合作之路。”好的,谢谢徐院长。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环保产业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发展至今,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发展环保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徐院长今天给我们分享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去收获和思考。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