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娱乐热点 > 正文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28 08:00:00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这条“国之轴线”为什么能被世界认可? 

申遗工作顾问陈寿田讲述幕后故事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长7.8千米,是统领北京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自北向南,由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永定门,以及对称布局于东西两侧的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15处核心遗产构成。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4542公顷。

申遗成功之际,我们专访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顾问、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寿田,听他讲述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故事。

124年前,人类首次坐热气球

俯瞰这条“国之轴线”

在中国的汉字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字,它用汉字的形象表现了中轴的概念。一条中轴线,便是一部中国古代史,它也是中国古代营建都城的杰出案例。

北京中轴线,能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先看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坐落于永定河冲积平原上,北面是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坡,东临渤海,南接华北大平原,从地理上看,长城以北是游牧和游猎文化区,以南是农耕文化区,北京位于三种文化的交汇点。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作为都城的北京,始建于元朝,元大都城的设计者刘秉忠在兼收儒、释、道三家之长的前提下,以儒家政治学说为主体,规划出了新都城的理想模式。无论在后来的朝代中,都城的结构如何变化,这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始终没有改变。

在那个还没有航拍技术的年代,人们并不能看到城市中轴线的具体模样。直到1900年,法国人普雷森特等人,在今天的北海公园,将一只热气球升上天空,并在空中拍摄了12张影像,人们才第一次看见了那条国之轴线。

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

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

陈寿田说,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历代古都中轴线的集大成者。整条北京中轴线建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发展于近现代,历经750多年的规划建设,形成了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皇家祭祀

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共同构成的建筑群。

“这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均衡,组织有序,表达了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学理念,为中华文明‘构建理想秩序’的文化传统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也为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陈寿田认为,北京中轴线继承了以往都城中轴线的基本格局,并以更大的规模、对礼仪祭祀的强调、更加严整有序的建筑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规划格局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市规划委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说,中国的古代建筑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下发展建设的,中轴线是城市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周礼·考工记》记录了营造国都的规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北京就是按照这个布局建造的,两侧的布局、城市功能延伸,都与中轴线有关。

从750多年前元大都的选址规划,到明代的扩展与清代的完善,再到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巨变,北京中轴线一路继承发展,不断生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