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南新闻 > 正文

突飞猛进,为AI智算插上“光速”翅膀

文章来源:引力播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28 09:38:04
  《江南网》江南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当“打工人”坐在办公室,熟练地使用DeepSeek处理纷繁事务的时候,大数据算力中心机房里,一颗颗米粒大小的激光芯片正以100Gbps/秒的速度传送海量数据。目前,这样的“光速”已经达到世界前沿水平。

  算力时代,谁更快,谁就先人一步。2023年5月,长光华芯首次发布了100G PAM4 EML光芯片,并实现量产,填补了高端光通信芯片国产空白。2024年9月,长光华芯又发布了100mW CW DFB和100G PAM4 VCSEL短距光芯片,取得了国产数据中心光通信芯片的突破性进展。在实际应用中,光通信芯片的传输速率提升一倍,可以使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速度提升数倍。

  随着智算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全球对AI算力的需求每3-4个月翻一番。高端光子芯片凭借光速传输、超低功耗和并行计算能力,成为AI时代的“香饽饽”。“面对井喷的市场,我们早已做好了准备。”长光华芯副总经理吴真林说,根据目前的产能,长光华芯可以满足国内高端光通信芯片未来2-3年的需求。

  产能的底气来自产线的完备。走进长光华芯IDM半导体激光芯片工厂,仿若置身未来科技的奇幻殿堂。全球首屈一指的6英寸晶圆垂直整合生产线,宛如一条灵活的机械巨龙,晶圆在自动化设备的精准操控下,有序地流转。相较于传统产线,这片晶圆之上可容纳的芯片数量增加了5倍,人工成本大幅削减,次品率更是锐减三分之一。在封装测试环节,全自动晶圆测试台“大显身手”。随着载物台移动,探针加电与光谱光功率的采集一气呵成,仅需数百毫秒。高精度的老化控温和加电系统不断施展“酷刑”,不放过一颗“问题”芯片。

  2012年,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落户苏州高新区,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半导体激光芯片,核心技术覆盖半导体激光行业最核心的领域,攻克了一直饱受桎梏的外延生长、腔面处理、封装和光纤耦合等技术难题,建成了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设计、MOCVD(外延)、封装、测试、光学耦合、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等完整的工艺平台和量产线,是全球少数几家具备6吋线外延、晶圆制造等关键制程生产能力的IDM半导体激光器企业之一。

  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刷新半导体激光芯片纪录,成功的背后是技术团队的奋力托举。2020年5月,公司光通讯团队临危受命,要在1个月以内完成项目所有前期技术要求和指标参数固定,并随时准备量产。接到任务后,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技术攻关没有捷径,只有反复的测试和比对。”吴真林说,整条产线涉及10多项工艺,仅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就做了十几轮实验,且每一轮循环就要1-2天。

  时间不够,夜晚来凑。整整30天,光通讯团队没离开过实验室,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在项目庆功宴上,堂堂七尺男儿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突破封锁、实现国产,我们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成员的一席话,道出了千万个中国芯片人的决心和使命。

  激光芯片通常需要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研发周期,即便产品成功投入市场,也很难长期独占鳌头,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研发以维持竞争力。“在这期间,政府不仅全程‘陪跑’,还培育了产业发展的沃土。”吴真林说。2018年,苏州高新区与长光华芯共同投资成立了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2022年,苏州在高新区设立太湖光子中心,高新区同步实施“高光20条”专项政策、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推动光子产业集群化发展。随着光子生态链的日趋完善和优化,作为“链主”的长光华芯率先受益,获得了相关技术研发、产能提升的“反哺”。

  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从实验室的深夜灯火到智能工厂的精密产线,长光华芯以“光”为刃,在AI芯片的全球竞逐中劈开一道“中国路径”。面向未来,长光华芯正积极开发演进下一代光芯片平台技术和产品。“近期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和鼓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科技兴国、产业报国的信念。”吴真林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