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江南新闻 > 正文

《中国组织人事报》关注:苏州聚集博士后创新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1-08 10:45:35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1月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才版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栏目头条刊登《苏州建强载体、优化环境、创新机制 聚集博士后创新人才》一文,围绕“加强载体建设,赋能创新集群”“优化生态环境,吸引创新人才”“改革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模式”三方面,点赞苏州人社部门在博士后工作上的积极举措及成效。

 

苏州建强载体、优化环境、创新机制

聚集博士后创新人才

  博士后作为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首家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以来,苏州市大力开展博士后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服务、平台“三位一体”支撑体系,博士后载体建设不断推进、博士后集聚规模快速增长、博士后科研成效不断显现,形成了以人才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发展,以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加强载体建设,赋能创新集群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于2002年设立,是常熟市第一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至今,公司已引进16名博士后开展行业前沿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形成了“储备一批、研究一批、开发一批”的新技术研发格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瑞良说:“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加快了研发进度,基本上1至2年就能完成新产品的开发、上市。”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刘洪武博士进站后,主持完成了博士后科研项目“开断电弧行为的关键问题研究”。出站后,他留在公司负责现代电器设计方法研究、电弧和电接触理论研究和新产品关键技术的预研工作。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公司还引进了合作高校的1名博士、3名硕士,自主培养了2名博士、2名硕士。

  经过20多年发展,博士后载体已成为苏州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作用充分发挥,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三个方面。截至目前,在站博士后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8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9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奖项256个,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64个,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321个;累计有262名博士后入选省“双创博士”计划,4名博士后获评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博士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博士后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名博士后获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博士后共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079个,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916个。据不完全统计,博士后科研项目产出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分别达97.08亿元和103.33亿元。

  截至目前,苏州共建有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点495个,其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87个,累计招收企业博士后1848人。全市企业类博士后工作站点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招收博士后数量居全省第一。

  优化生态环境,吸引创新人才

  2017年,苏州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博士后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对批准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分别给予60万元和20万元的建站资助,对新进站博士后给予两年12万元的生活补贴,对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项目给予2—5万元的配套,对出站后留苏企业创新创业的博士后给予30万元的安家补贴。2022年7月出台的《苏州市支持青年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中,将到苏州企业创新创业的流动站出站博士后也纳入了安家补贴的范畴。从博士后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各级财政下拨的博士后工作资助总额超亿元,很好地调动了企业建站、引进博士后的积极性。

  2022年,全市共有64人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占全省企业博士后入选人数的近三成。此次入选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的博士后谢苗表示,自己来苏州后,享受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现住在高铁新城高端人才公寓,很喜欢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苏州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平台和活跃的创新环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行业内专家面对面学习,提升自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一等资助获得者杨红超说,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工作和生活了近九年的地方。杨红超于2022年进入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直致力于近红外二区荧光影像探针的开发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课题受到研究所和苏州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以及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2022年,全市共有16名企业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占全省企业博士后入选人数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等资助2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在优质生态环境的吸引下,目前苏州已累计招收企业博士后1849人,出站835人,留苏385人。

  改革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不断探索博士后“飞地”建设,继苏州首个博士后“飞地”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海外博士后创新中心落户东京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在沪合作建设博士后联合工作站,把招贤纳士的阵地延伸到高校门口。同时,鼓励各县级市(区)利用中新、中德、中日、海峡两岸等合作基础,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等融合发展的契机,在国内外科教资源集中的地区与高校院所、国际创客育成中心等载体,合作建设博士后“飞地”。

  与此同时,工业园区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现场发布了《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产业创新集群博士后联合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全省首家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博士后联合中心。根据建设方案,将采用“联合招收、联合培养、联合攻关”三种协同共建方式,围绕不同产业成立创新集群博士后联合中心,通过“1+N”的组织架构,加速博士后人才集聚。此外,高新区举办了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先推荐获奖项目与辖区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单位对接,打通大赛获奖项目“直通”高新区领军人才计划面试的绿色通道。

  2021年11月,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全国首家跨区域博士后工作站,将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博士后工作联络新机制,实现区域博士后工作站人才、信息、技术共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蓄水池。

  如今,苏州博士后工作已经形成了以人才带动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以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市人社局副局长夏永华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推进博士后工作载体建设,开展区域一体化博士后人才协作,深化博士后工作校地战略合作,政策提优、服务提升,实施博士后集聚计划和留苏计划,努力实现5年内引进不少于2000名优秀博士后,完成不少于2000个高水平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目标。”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