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运动员老喊脚痛 教练觉得是“成名后骄纵” 运动医学专家层层深挖 发现症结早在两年前

文章来源:每日商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17 10:18:35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今年20多岁的小陈(化名)是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参与比赛以来成绩斐然。但从今年开始,脚痛严重影响了他的发挥,多次就医都查不出问题所在。教练一度误会他为“成名后骄纵”“偷懒不想训练”。

被误解的小陈很不甘心,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毕擎主任医师处就诊。经过一番检查,凭借多年经验,毕擎认为,小陈的脚痛原因是跟骨处发生了“微骨折”,究其原因是受伤后依旧过量运动有关,且在两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训练时脚痛难忍,源于两年前跟骨“微骨折”

由于职业属性,训练时难免出现疼痛,一般情况下,小陈会和队友一起去做个理疗,或者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基本上疼痛感会很快消失。

可在某次训练结束,小陈脚痛的毛病又犯了,疼痛感比以往强了不少,连日常走路足跟处都隐隐作痛。

为了不耽误训练进程,小陈咬牙坚持,但成绩不断在退步,力不从心。“跑步时感觉脚上没有着力点,怎么也使不上力,教练甚至觉得我在偷懒。”小陈很是委屈。

在省人民医院,毕擎为小陈完善了相关检查,从X片和CT检查报告来看,小陈的跟骨确实没有什么大的致命问题,可凭借多年的阅片经验,火眼金睛的毕擎还是在小陈的跟骰关节骨处发现了“端倪”。

“X光片显示,跟骰关节的跟骨部骨皮质增厚,推测是运动过度造成的跟骨‘微骨折’产生的硬化带,因此在发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骨力量传导和缓冲方面的能力减弱了,会出现疼痛。”毕擎表示,跑步时,脚尖力量传导从跖骨到骰骨,最后到跟骨,伴着周围的筋膜韧带形成一套完整的着力点才能促成力量的爆发,有时看似一点小小的变化,其实对运动员的发挥影响很大。

在磁共振和肌骨超声检查中,毕擎还进一步发现,小陈的跟骨处有两个很大的囊腔,这也是受力后痛感的主要来源。但囊腔发展到这么大,显然不是短期内形成的。

毕擎在询问病史后得知,原来早在两年前,他训练时意外扭伤,拍了片子显示没问题后,便以为只是简单外伤,后续也就没在意了。“我们怀疑当时跟骨就已经发生微骨折了,虽然外表的骨皮质完整,但内里的骨小梁断了,没有及时诊断,两年里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造成应力性骨囊肿,运动能力大大下降。”

找到了症结所在,毕擎团队马上确定了手术方案,即跟骨打通囊肿边缘硬化骨减压加植骨术。毕擎解释,简单来说,是先将两个囊腔“打掉”,腾出位置后将松质骨“塞进去”,等待植骨处自然愈合后,既能根骨又能恢复抗压和分解力量的作用。目前小陈已经顺利完成了手术,相信不久后便能重新回归赛场。

运动让生活更健康,医学让运动更安全

24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运动不仅能改善不良情绪,缓解现代人常见的神经紧张、失眠、焦躁及忧郁等症状,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的疾病。”毕擎认为,虽然运动是良药,但如何运动,则是一门科学。

如今,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运动提高免疫力已成为大众共识。从健康体检到健康管理,从健康运动到健康保障,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运动医学”将会成为现在及未来重要的医疗需求。

毕擎认为,我们在运动的时候,不仅要想到运动可能带来健康,也要想到不科学的运动还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要运用医学严谨的思路和方法,使体育运动发挥到最佳效果。

“即便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会对运动医学有所错失,影响职业路径。对普通人而言,如何进行健康合理运动、避免骨骼肌肉软组织损伤极为重要。”毕擎建议,市民们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最基本的要求是身体要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钟要比平时提升二三十次,有氧运动前全身肌肉韧带的拉伸和关节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冰等,持续10分钟左右就能达到中等程度运动的水平,所以要量力而行。正常的运动强度就是不要让身体过度疲劳,不能让身体在运动中出现明显的疼痛甚至是关节的肿胀。

“一旦超出正常运动强度,就有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毕擎表示,“在运动前,可以按健身专家菲利普先生提倡的180最大有氧代谢心率法来提高自我的安全防护”,毕擎说,“菲利普的测算公式是:(180-实际年龄)先算出基本运动所需心率,例如:你年龄60岁。180-60=120,你的初始运动心率保护值是120次/分,如果你身体很好,而且长期坚持运动的,可以再加10,就是120+10=130次/分,而如果你体弱多病,且刚刚开始运动,则需要减去5—10,即你的心跳此时在110—115次/分比较合适。尽管菲利普先生的这个定律在理论上还不能证实是绝对可靠,但至少按照这个模式调控运动强度的,发生猝死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很多人都在遵循这个法则”。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