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迈过“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这道“槛”,我们找了几位杭州名校长,他们这样说……

文章来源:杭州新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9-03 09:30:48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新学期开启,不少孩子走到了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这个“槛”上,随着学习环境变化,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难度增强,不少家长担心,会不会一不留神,被这道“槛”绊住。

新学期第一天,记者找到杭城多位校长,让他们给这些疑惑中的家长支支招。

PART.1 幼升小

培养4个能力,缩短孩子的小学适应期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小学部总校长 丁杭缨

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有一个适应期是必然的。快速培养以下几种能力,对于孩子缩短小学适应期,很有帮助。

一是培养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幼儿园的成长环境更讲究解放孩子的天性,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约束。但在小学方方面面都需要有规则意识,比如上课时不能交头接耳,发言的时候要举手等,小学生还有一本行为规范手册,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提出了种种的要求。所以家长在家里,对照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上的要求,模拟一些学校的场景,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二是培养孩子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开始有回家作业。孩子需要学会倾听并记住老师提出的任务,努力地完成好。平时家长可以多问问孩子“今天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明天要带什么东西”之类的问题,不断地强化其任务意识。

三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现实中朋友多、人际关系好的孩子,心理上会更阳光、更健康。社交能力强的孩子,遇到问题会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并融入新集体。从长远来看,同伴交往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成长也有很大帮助。平时,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在班级里结交新朋友,支持孩子与同学结伴同行,一起参与团队活动等提升其交往能力。

四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小学老师经常会向孩子们灌输的概念。很多时候家长喜欢大包大揽,这不利于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所以进入小学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先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开始尝试,比如整理书包,打扫自己的房间,开始的时候不要过分关注完成的质量,只要孩子尽力而为。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的,因此家长可以用示范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怎样的方式和操作,是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的。

二十四个字,迈好小学第一步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 江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希望新一年级学生家长可以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氛围。家庭要有良好的氛围,说给孩子听不如做给孩子看。比如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么家长也要多阅读,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二是培养兴趣。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多鼓励、多陪伴,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自信。三是关注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习惯培养方面,希望家长可以和学校形成合力。四是摆正心态。习惯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和成功做准备。长远的目光,才能为孩子做好人生的铺垫,在家庭教育上事半功倍。五是重视沟通。不管是与孩子、与老师,还是与其他家长,都要相信真诚沟通的力量。六是相信孩子。相信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在相信与期待中长大的孩子,会永远是阳光灿烂,乐观向上的。

做个会说“好话”的家长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校长 邱曙光

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身份转变,我觉得家长大有可为。这里,我想分享几点建议:

首先要真正认识孩子。认识孩子,就必须要有儿童立场,要有儿童视角,与孩子有同理心。了解孩子的“匪夷所思”,理解孩子的“异想天开”,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臆测孩子的想法。要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就必须陪伴、互动和肯定、关怀。

其次要坚定培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好习惯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一定是家长,好习惯培养的时间越靠前越有效、越易培养。要培养基本的生活和行为规范,也要培养基本的学习和读书习惯。习惯的培养,取决于家长的用心与恒心。

然后要坚持说四句“好话”。一是要善于说学校的“好”话,促进学生爱学校、乐去学校;二是要乐于说教师的“好”话,孩子一定是亲其师、信其道的;三是要动情地说先生(太太)的“好”话,这样孩子才会爱家庭爱父母,一定要坚信:夫妻恩爱是孩子成长的家庭好空气;四是要习惯引导孩子说“好”话,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可多问问“今天,学校(班级)里有什么开心的事”“你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和收获”,正向的引导会让你的孩子更有幸福感更有积极情绪。

最后要尝试做好四件事。一是要学会控制孩子的情绪,可分五步:发现、共情、倾听、认同、解决。二是要学会正确地批评孩子,可分五步:说事实、说理由、说感受、说肯定、说期望。三是要学会有效地表扬孩子,可分五步:说事实、说意义、说感受、说期望、强鼓励。四是要学会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方法应该有很多,首先完成任务要限时间,无论是学习任务,还是日常生活;其次可以借助很多智力游戏,如堆火柴棍游戏、反口令游戏……

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当成问题

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 黄升昊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当务之急,是要更新家庭的教育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带给学生什么?不言自明。所以家长不应只聚焦学科成绩,而是要让孩子少做一些题,多做一些事,从玩中学,从学中悟,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家长扮演的,应当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把他们当成问题。

它意味着我们对待孩子,要聚焦优点而非缺点,树立一种“彼此的不完美是必然的”的意识;要专注行为而非个性,认识到孩子错误在所难免;要接纳退步强化进展,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要持续地去了解彼此,不要对孩子的情况想当然地下结论;要欣赏努力重于成败,保护孩子探索世界的激情,动机远比结果重要。

再细致一点说,首先要遵循成长规律,做从容型家长。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遵循其规律,顺势而为,要有允许孩子犯错的宽容,静待花开的耐心。

二是回归教育本质,做智慧型家长。教育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尽量不要依赖于外在奖励。

三是坚持终身学习,做学习型家长。经常做一些亲子运动、集体活动和劳动,让孩子学会锻炼、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四是着眼教学相长,做成长型家长。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阅读、运动、劳动、亲子交流……这些事,既是孩子的事,也是我们的事。

五是形成教育合力,做同盟型家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才是教育最美的画面。

PART.2 小升初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春蕾中学校长 陶志伟

进入初中后,学生会面临一个环境的改变,要做好心理预期并更快适应。首先是学科数量的变化,除了从小学就开始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课之外,初中的科学课以及社会与历史等课程的比例会大大增加,课程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才能更好地跟上课堂的节奏。

初中学习环境的另一个变化是老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如果说小学老师更多扮演的是学习的引领者,初中老师更像一位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他们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事无巨细,这就需要学生更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好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角色也要慢慢发生转变。小学时,家长经常会替孩子做决定,到了初中家长更多要学会倾听。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观念,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有逆反心理,其实是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理解和尊重从而引发的情绪问题。

初中阶段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矛盾,更多来源于成绩。初中相对于小学,测验会更加频繁,很多家长会纠结于孩子成绩上的波动。其实初中三年,成绩有波动很正常,家长不必在意一时的分数高低,而是要试着陪孩子去分析失分背后的原因,是一时大意,还是知识点没有弄懂。

现在新中考改革,分配生政策的变化是一大利好:从2024年开始,分配生的推荐不再与各学期的期末考成绩以及一模成绩挂钩,而是以中考成绩作为校内分配生的排序依据。所以家长不用纠结孩子平时考试有没有考好,初中这三年都是准备期,中考才是最后一锤定音的。

所以这三年,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新学期开学后,可以全家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让孩子设立一个短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一个长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陪着孩子慢慢进步。这三年里,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相信孩子能收获理想的成绩。

关注这些,初中三年会更幸福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 屈强

进入初中后,学生自我时间的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单位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该完成的量,这样一种行动行为上的训练非常重要,特别值得新初一家长关注。

在中学阶段有一个非常隐性的效率问题,我经常会提到思维惰性的问题。有人觉得自己小孩子也很认真,也很用功,每天学习也学得挺晚,为什么跟同学的差距还那么大?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是思维惰性的问题。我们花半小时时间集中精力去记某一样东西,其实挺累的,如果你松松垮垮地用这半小时去记忆内容,那就存在思维惰性。所以,在中学阶段家长要尤为关注的,不是简简单单看他的时间花了多少,而是效率如何。

其次,很多进到十三中的孩子知识面很宽,这些孩子的家长非常关注他们的阅读面,还会带他们到很多地方去实践。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走得更远,走得更持续,会更有厚度。阅读要有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应该多选择一些经典的书目去读。阅读的方式,不再是泛读,而是精读。另外,阅读不建议使用电子网络产品。

此外,我非常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初中阶段爱上一项能伴随自己终身的运动,或者一项艺术方面的爱好。这样,人生会很幸福。

PART.3 初升高

把握起点,学会独立思考,勇往向前

杭四中党委书记、校长倪子元

面对新阶段,高一新生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尽快了解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对高中的学习做好合理的规划。学生要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了解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要求、新的规章制度,更好地适应新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来应对。

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因为高中生活的自由度较高,对自我管理的要求就更高,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平衡。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仍然要记得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快速适应高中的快节奏生活,才能享受高中生活的乐趣。

高中阶段不同于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其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备的,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多观察多总结。

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生,指导孩子适应高中生活,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论是为人还是为学上都要认真负责。

高考准备在高一启动,要有生涯规划意识

杭七中校长 夏峰平

进入高中后,学生会明显感觉到学习容量的加大。高一就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和信息技术10门主课,虽然这些科目在初中多有涉及,但高中科目的知识体系会更系统,学得会更深。而且一上来就有10门课,需要学生做好学习精力分配上的平衡。

和初中不一样,学生高中第一年进来就要有生涯规划意识。高一结束之后,学生就面临着“7选3”的选课,你必须清楚哪3门课是自己擅长的科目,更有利于在未来的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同时选课时也要充分考虑未来大学想报考什么专业,不少专业对选考的科目是有要求的,这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功课。初中生参与中考有3年的备考期,但上了高中一上来就要拧紧发条。因为高一结束后,就会面临4门课的学考,学考能否拿到A,直接影响到高三时参加大学“三位一体”招生。所以学生在高一时能否快速适应,对高中这三年的学习是定基调的。孩子上了高中后,家长也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和情感建设上铺垫。这时候家长对于孩子在学科上的辅导往往已经力不从心,所以要试着做一个倾听者。孩子的高中生活会比以往任何阶段压力都大,每次回家多和孩子聊聊天,给他创设一个纾解压力的通道。孩子如果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少一点责备,多一些鼓励,相当于给孩子打上一剂“强心针”。如果遇到问题,真的不知所措怎么办?可以多和学校老师交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往往老师会给予家长更专业的建议,让家校一起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眼界宽、有信心、树目标、不“躺平”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金宏

学生来到职高,视野要更开阔。不要只局限在教室里、课本中,要了解所学专业背后的行业背景,仔细读一读学校专业介绍,建立起学科知识的架构,这点学生和家长们也请放心,中职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外聘专家、合作企业等,都会带着孩子走进行业中,托举他们了解这个更宏大的世界。

学生来到职高,信心要更丰沛。我知道不少孩子在初中里受过一些挫折,但来到职高,要重新把信心树立起来,在新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热衷的事。

学生来到职高,目标要更明确。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了解职业教育,报考前对相关专业做了很多功课,从高一开始就给孩子做了今后的一系列计划。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不管是职业规划还是升学计划,要从进校开始就树立起来,目标越明确,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学生来到职高,学习与生活不能放松。很多孩子觉得进了职高的“3+2”或“中本班”,升学就有保证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躺平”。比如“3+2”班的很多学生,目标都是专升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做好提前量、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整个职业规划。

锐评

家长也要上好“开学第一课”

陈浩

国家“双减”政策下,更加凸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求学路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双减”政策下,减轻了校外培训的负担,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态度更直接深入地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家长的自我更新、学习和成长变得至关重要。

现在有很多人虽已为人父母,但并不掌握教育方法和规律,往往会走入误区,效果不尽如人意。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这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三个重要的门槛,不仅是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许多父母也都是第一次陪孩子经历。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也没有人天生就懂教育,学习如何做父母,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家长,其实也是一门“必修课”。而且这门“必修课”并不简单,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也要不断地更新学习和转换角色,以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在孩子学习阶段的衔接环节,不少家长由于准备不足,学习不够,产生了“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作业焦虑、升学焦虑等各种教育焦虑,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在新学年的一开始,杭州各名校的校长对各阶段如何衔接,传授了自己多年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就像一场及时雨,更像一块指路牌,告诉家长们如何去做,可以有助于消除家长们的“本领恐慌”,减轻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从而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良好的家庭关系,成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助攻手”。

所以,不仅仅是孩子们在学期伊始需要上“第一课”,家长们也应上好“开学第一课”。而且这门课至关重要,不可“缺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