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 正文

杭师大附属文正小学: 培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文正少年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6-21 09:48:44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欢迎您! 

☆ 江南网 ☆欢迎您 

小学6年与汉字为伴 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浸润式英语环境 不出国也能培养国际理解

杭州日报讯 临平新城,位于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交汇点,是杭州联接大湾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随着城市布局和产业的更迭,这里的人们除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跟着猛涨。

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近些年,临平新城的家长们聊起教育时,有一所学校的名字出现频率很高——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文正小学。从2018年开办至今,学校已斩获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学校、杭州市首批美好小学、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学校等多项荣誉。

“博文养正”的办学理念,“崇文尚正”的校训,精心打造的以“汉字之美”课程、国际理解课程、STEAM课程等为载体的“文·正”课程群,让文正娃娃的素质发展有了更好的环境支撑。

更让家长们感到倾心的,是文正小学与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杭师大”)间的紧密合作。办学伊始,杭师大通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为文正小学构建师资培养体系、建立教科研基地,为学校的特色化办学提供支持。“高校+新校”的组合,让学校在成立之初就高起点办学,可以说,文正小学是杭师大与地方开展合作办学的又一“新标杆”。

最近,记者走进了杭师大附属文正小学,看看家长口中的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如何用5年时间实现华丽“蝶变”。

从识字、写字到篆刻 在体验中探索汉字演变

倡导文化自信 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传承

初次来到文正小学,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与校园“年龄”不匹配的“成熟”,那股浓浓的校园文化给人一种厚重感。“学校取名‘文正’,是因为文和正,是中国传统修身守则中最核心的两个字,从教育阶段来说,童蒙养正也正好体现了小学阶段的核心任务。”校长沈慧丽笑着说。

走在校园里,汉字处处可见。每个班的班牌是用篆体写的汉字,教学楼间的长廊石板上镌刻着各种字体的汉字,行政楼大厅展出着学生各类书法、篆刻作品……“汉字之美”已成为文正小学的文化符号,并融入进了学校办学的全过程。

每年9月新生进校,文正的孩子都会得到一本专属姓名的“文小印册”,在空白页上,学校会邀请临平书画院的老师给孩子们书写他们的姓氏,并由学长学姐为他们盖上亲手刻制的印章,开启他们的小学生涯。孩子们的汉字启蒙,也从这场颇有仪式感的开学礼开始。

和其他学校不同,在文正小学学生课表里,有一项“汉字之美”课程,是必修课。大家可能好奇,小学语文课原本就包含教学生识字,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开设一门新课?当记者拿到这本由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张羽老师指导、学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汉字之美》教材时,豁然开朗。这本教材每个章节就讲一个汉字,把汉字的演变讲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比如汉字‘日’,在甲骨文中就是太阳的圆里面加一点,同学们觉得很形象。”语文老师孙佳超说,学了《汉字之美》课程,学生对汉字、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涨,老师也在参与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提升了语文素养,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内涵。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并演化出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学书法和篆刻可以让孩子们静心,在一笔一画、一刀一刻中,更好地了解汉字结构、领略汉字之美。”沈慧丽介绍,在文正小学的“汉字之美”长廊里,就设置包括汉字小博物馆、智慧书法教室、篆刻教室、陶艺教室、版画拓印等功能教室,满足学生们的实践需求。

这些年社会上一直在呼吁恢复书法课,但师资是一个难题。文正小学的孩子是幸福的,“在智慧书法教室里,每个孩子的桌面下都配了一台电脑,装有一套智慧书法课程教学,里面各种字体一应俱全,相当于给每位孩子配了一位专业的书法教师,一对一指导。”书法王若溪老师说。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参加西泠杯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51人入围省赛、1人获全国铜奖。此外,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在省市艺术节中均有出色成绩。

学校的篆刻课程,也有大咖助力。在中国玺印文字研究所所长莫小不的授牌下,文正小学成为首个中国玺印文字研究所教育基地。老师既注重与学生互动探究篆刻的技法技巧,又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目前文正已培养了一批小小篆刻家,像学生孙昕妍的篆刻作品在2021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了书法篆刻项目一等奖。

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喜爱汉字、研究汉字,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汉字文化节”,每届活动都会有新的惊喜。比如在第二届“汉字文化节”上,学校举办了族徽设计大赛,孩子们了解汉字缘起、查阅姓氏由来,将自己的姓氏融入一幅幅充满想象的族徽创意设计中。每一件族徽作品,既融入了孩子们对汉字的解读,也蕴含着汉字的博大精深。

“一个汉字即一部文化史,希望学生不仅把汉字当成工具,更把她视作文化,了解汉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当前,国家倡导文化自信,学好汉字就是对中国优秀文化最好的传承。”沈慧丽说。

注重环境浸润 让学生不出国也能培养国际理解

办好窗口学校 文化输出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如果说“汉字之美”课程是为学生注入中国魂,那文正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为学生打开了“世界眼。”

前不久,国际教育创新峰会暨教师国际化成长论坛在文正小学举行,文正学生用英语落落大方地向外宾介绍学校文化,获得一致好评。大家都很好奇,为何这里的小学生英语口语如此流利,原来文正小学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

国标课程中要到三年级才有英语课,一二年级如何开课?学校专门邀请杭师大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和学校的英语备课组一起研发课程、参与备课。“关于英语教学,一定要基于儿童视角。”杭师大外国语学院赵玲莉老师说。

相比传统英语课堂“老师教、学生学”,文正的英语课堂更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在文正,有个“英语手偶剧场”特别受学生欢迎。老师会选取一些有趣的英语绘本,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绘本中的手偶。手偶制作完成后,“好戏”就上场了:老师和学生手拿玩偶开始角色扮演,孩子们沉浸在戏份里,在用英语表达时也注入了真情实感,现场气氛热烈,欢笑不断。“因为手偶剧场特别受欢迎,我们专门开展了‘璀璨手偶梦工厂’展示和评比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自制玩偶并编排成小舞台剧,这特别考验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沈慧丽说。

英语学习,环境很重要。在文正小学的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个英语角,上面摆放着各类物品,有趣的是物品上都贴有英语词条。“学单词和识汉字,其实是,相通的。只是老师灌输式地教,学生不一定记得住。把一些词条贴在物品上面,比如看到杯子,学生会下意识地念‘Cup’,看到书本他们知道读‘Book’,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更有效。”赵玲莉说。

在教育国际化浪潮下,文正小学引进了多位外教展开英语教学。他们不单纯教英语学科,而是以母语者的身份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创造一个自然的双语环境。比如学校的一位男外教特别喜欢足球,学校就让他一起参与体育课,用英文展开教学。孩子们上课时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因此学会了不少足球比赛中的英语术语。

因为和杭师大的紧密型合作,文正小学还经常邀请杭师大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学校的第一届国际理解文化节上,孩子们就和各国留学生一起开展不同国家的特色游戏,也由此领略了各国风情。

“让孩子了解传统只是第一步,放眼看世界是第二步。真正的国际理解教育,还需要我们将传统文化传播向世界,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也是一所‘国际范’学校的使命所在。”沈慧丽介绍,作为临平区的一所窗口学校,文正小学经常会接待来自不同国家的访问团,当前还和英国巴克斯伍德学校等多所国际学校建立了姊妹合作或互动交流。每次交流,孩子们都会邀请国际友人一起写毛笔字、篆刻印章。“不仅是我们的孩子,外国朋友也特别喜欢。让他们体验书法和篆刻,然后把作品带回去,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自下而上开设拓展课程 让更多兴趣在这里启蒙

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 为孩子多元成长保驾护航

“沈校长,我的孩子从小就学健美操,能否以学校的名义去参加一项健美操个人赛。”一次家长见面会上,李爸爸找到沈慧丽,提出了这个“小请求”。“当然可以呀,希望孩子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沈慧丽笑着说。

故事没有就此结束,学校之后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不少孩子有学健美操的愿望,为此学校专门增设了健美操拓展课程,还组建了一支文正健美操队。当得知学校有了健美操队时,小李开心地跳起来:“终于在学校里也能学健美操了!”学校健美操队在戴舒敏老师的带领下成长很快,已获杭州市少儿阳光体育健美操、啦啦操竞标赛少儿一组一等奖。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学校行政楼大厅,记者看到一张文正小学素养拓展课程表,涵盖了国学课程、国际理解课程、STEAM课程、艺术生活课程,这就是“文·正”素养拓展课程体系群。2018年文正小学刚招生的那个学期,学校便开了17门拓展课程,5年后已增设到40多个门类。相比传统办学中自上而下地开设课程,文正小学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大家对什么领域感兴趣,学校就投入资源开发课程。

比如,小学段的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学校开设的STEAM课程颇受欢迎。在一堂STEAM课上,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空气炮”。大家开动脑筋,有的以纸箱为原料,有的用塑料瓶来制作,还有以气球来助力。科学老师叶迎春介绍,别看他们只是小学生,从图纸设计、制作、实验再到最后改进,都由孩子们合作完成。比赛时,最厉害的小组设计的空气炮,可以轻松击倒6米远的纸杯。

“小学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希望在孩子年幼时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主动学习,让未来有更多可能。”沈慧丽说。

除了给学生创设多元的成长环境,文正小学也一直很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每学期学校都会开设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零距离体验孩子的校园生活。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杭师大的教授给家长做讲座,比如杭师大教育学院张羽博士带来的讲座《经典阅读与儿童成长》,让家长了解了阅读与育人的密不可分;徐丽华教授的讲座《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分享了许多家校共育的好方法,让家长意识到只有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两场讲座下来,家长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很多页。会后还有不少家长围着两位教授讨教育儿经。”沈慧丽说,对家长来说,养育孩子是个浩大的工程,很多家长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但对于如何培养孩子没有太多经验,学校希望为家长搭建学习平台,优化家庭育人的功能,同时把学校与家庭的育人价值观进行统一,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把文正的每个孩子都培养好。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