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其道”“蓄排兼顾”成就“不看海”——常州城市排水系统治理扫描

2024-07-03  A+ A-
  《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net/江南网欢迎您! 
近年来,每到夏季汛期,全国一些城市在暴雨天气下就会出现城区“看海”现象,但我市的排水系统却经受住了多次强降雨的考验,没有发生城区大面积内涝的情况。

常州何以不“看海”?

各行其道 长效治理

“以前小区门前一下雨就成海了,出门都是个问题。自从雨污分流改造后,再也不发愁了。”上周,谈起这几年身边生活的新变化,天宁区都家苑小区居民欣喜地说。

像这样“脱胎换骨”的小区在我市不止一个。自2000年起,针对国内小区普遍存在雨污水“动态、频发、难管、难改”的特点,我市采取“新建小区源头防、老旧小区源头改”的做法,全流程管控小区雨水、污水。

我市老旧小区分三个阶段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2000—2010年,阶段性完成成片老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2018—2022年,实施住宅雨污水管网检测、调查及整治工程,服务174个小区;2023年起,实施主城区住宅小区全覆盖养护排查整治工程,涉及市区655个小区,为各辖区小区雨污分流动态化改造打下坚实基础。

为解决城中村、老城区、历史保护街区的污水收集问题,我市采取一河一策、沿河截污的方法。目前,我市雨污分流污水收集量占污水总收集量的87%,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不仅是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更是太湖综合治理中的关键一环。

系统施治 增强韧性

据市排水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城市排水防涝需要河湖、站、管“三位一体”系统治理。从城市防洪大包围到城市排水系统及排水防涝系统,再到低洼易涝单元,我市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规划修编过程中,及时修订暴雨强度公式,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计标准。雨水管道设计标准由原来的“1年一遇”提升到“3年一遇”,重要地区不少于“5年一遇”;地下通道由“10年一遇”提升到“30年一遇”设计标准。我市还将排水防涝规划与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有机结合,坚持系统治理的思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州是江苏省唯一实现排水“源厂站网一体化”“规建管养一体化”管理的城市。多年来,坚持形成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管网全覆盖”“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等排水管理特色做法,特别是全国首创的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也是汛期不“看海”的关键。

“我们中心城区的污水系统已经全面实施低水位运行,分别以泵站进水管管顶、潜污泵泵顶作为最高、最低控制液位,以泵站为控制节点,使整个城市的污水系统具备调节的冗余空间。”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该模式下,排水管道流速和自净能力得到了保证,减少了积淤和养护工作量,增加了管网系统在特殊时刻的承载能力,减小了管网冒溢风险,便于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和排水通畅。

我市低水位运行、韧性排水系统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管理经验,已吸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100多个城市前来学习借鉴。

蓄排兼顾 强化应急

对污水和雨水,我市坚持蓄排兼顾,在加强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强化了应急能力。

一方面在新建道路上高标准建设排水管网,一方面对老旧、破损、标准较低的排水管道和抽送能力不足的泵站等进行提升改造,自2013年起,我市持续实施雨水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同时对所有立交地道完成升级改造,配备发电机加强应急能力;对排水管道盲区进行管网覆盖,对易涝地区进行管道专项改造。

根据长年全覆盖养护排水管网的经验,市排水管理部门还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规格管道的养护标准,如工业园区的管网确保一年巡查一次,对污水油脂含量高的商业街区每个月巡查一次,以保障管道完好通畅。

同时,我市还加强污水系统防范能力建设,增强污水处理高峰处理能力及调蓄能力。这样既减少汛期外溢风险,又提升了污水处理厂的防汛处理能力,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9.5万吨的戚墅堰污水处理厂,到汛期收集处理能力可达10万吨以上。

我市排水部门还与环卫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力量应急疏通暴雨天气下的雨水收集口,确保道路积水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记者 郑雨露 周瑾亮 通讯员 常排水)

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