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钢桁梁合龙段焊缝焊接完成,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至此,这座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桥,历时5年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主航道桥主体工程施工全部完成。长江南北两岸的常州和泰州成功江上“牵手”。
常泰长江大桥。陈暐摄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种方式于一体的过江通道,还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多功能载荷非对称布置桥梁、最大跨度的斜拉桥、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桁拱桥,拥有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最大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最大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索。此外,大桥还首创了超大跨度斜拉桥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钢—混组合四塔肢空间钻石型桥塔结构、核芯混凝土索塔锚固结构、台阶型防冲刷沉井基础型式,体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从设计蓝图到现实中长江畔的钢铁彩虹,“超级工程”的背后是中国“智造”。以此次主航道桥合龙施工为例,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要做到高质量“缝合”、把合龙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别,就需要练就“绣花”功夫。记者从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获悉,建设团队利用主梁纵移调整合龙口间距,通过调整索力消除合龙口高差,配合桥面临时荷载移动等方法,使合龙口两侧钢桁梁高程、转角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合龙口连接栓孔的高精度对位,最大的偏差仅2毫米。为了尽可能地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也尽可能降低对黄金航道的通航影响,常泰长江大桥主跨达到1208米。跨度大了,受温度、风场、临时荷载布置等因素的影响就更大,合龙时线形波动也会增大。对此,建设团队创新采用了基于串联相机组网的实时线形测量方法,每隔140米布置一组工业相机,通过机器视觉算法,开展多点同步测量,掌握线形实时动态,并在合龙口设置激光测距仪和倾角仪,布置各项监控传感器500余套。此外,针对性地开发了合龙施工智能监控平台,实时感知合龙口状态,为合龙调控措施提供依据。下一步,常泰长江大桥将完成桥面护栏等钢结构附属设施施工,年底前完成桥面铺装;在2025年,2月底前完成机电、照明、防撞等附属设施施工,4月底前完成动静载试验和交工验收检测,具备通车条件。作为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关键工程之一,常泰长江大桥的通车将重塑我市南北交通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黄洁璐 李祥云 孙璐)